第二百四十章 鼓劲 (第2/3页)
,原因有二。头一个原因是陈海平大大低估了农民对拥有土地是如何的渴望,第二个原因是陈奇瑜出台了个新规定。
新规定规定,对每一个村子,按每一家的房舍大小、好坏和宅院大小统一分为四等,调配过去后,在另一个村子去住相应等级的宅院。同时,还规定,今后对每一户农民按人口分配宅院地,新的宅院地将普遍要比原先的大一倍。
如此一来,问题大致就解决了,因为农村的好房子毕竟不多,农民真正的财产是宅院地。所以,尽管还有些小不平,但在分田地和宅院地扩大的诱惑下,那些小不平就都不算什么了。
不服高人有罪,陈奇瑜实际上玩的不过是朝三暮四的把戏,农民的宅院地扩大了,但分的田地也相应地减少了。
虽然比起故事里的猴子,农民不知道桃子到底有几个,但这无损于陈奇瑜在现有的条件下,把事情顺利解决的功劳。
至于原本聚族而居的亲朋从此要分散到其他各个不同的村子居住,虽然很多人都很不舍,但这并没有成为土改的阻力。
事情一直在顺利地进行着。
似乎看到了一张张欢笑的脸孔在眼前晃动,陈海平欣慰地闭上了眼睛,他沉浸在了对那一世和这一世交错在一起的想象里。
――――――
到家的第三天,直到十六日,陈海平方才看完了所有的报告。晚上,他在紫光阁设宴,请孙传庭和陈启立两人小酌。
孙传庭和陈启立现在自然都已经知道了南方生的事情,两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对于统一天下,他们原本都很乐观,因为他们认为南明朝廷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一个没有什么大作为的南方是绝然抗拒不了他们的。
但现在,一夕之间,什么都变了,一个在政治上高度整合的南方不是任何力量可以轻侮的,就是他们也不行。
南方拥有远过北方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要在政治上可以保持统一和高效,那他们要想统一天下,就必然要经过无尽的杀戮。
孙传庭此前之所以把心结完全放下,就是因为统一看似唾手可得,但要是杀得血流漂杵,赤地千里,那就是两回事了。
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避免。
陈启立虽然是铁血军人,但和孙传庭一样,不管陈海平会如何美化这件事,他也极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
聊了一会儿其他的事儿,陈海平喝了一口酒,把酒杯轻轻放下,叹道:“懿安皇后真真是了不起!”
孙传庭和陈启立对视一眼,但都没有说话。以他们和陈海平的关系,早已经过了捧臭脚的阶段。
知道这二位的心思,陈海平给自己的酒杯斟满,然后笑道:“你们是不是怕我心急,采取什么激烈的手段?”
看着陈海平,孙传庭问道:“海平,你想怎么做?”
沉吟片刻,陈海平正色道:“这一路上我想通了一件事,将来的天下之争,要三分军事,七分其他。如果统一天下要损失到过我们三成的军力,那我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后人来完成。”
孙传庭和陈启立闻听都身子一震,他们吃惊地望着陈海平。
“少爷,您说的是真的?”陈启立激动地问道。
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陈海平轻笑道:“如果主要靠武力,那后人可能会说我们欺负女人,这个可不好。”
“不靠武力,那靠什么?”孙传庭的脑袋又有点不怎么好使。
“懿安皇后一直在学我们,到现在效果良好,但是,懿安皇后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南方的那些人真的怕了,他们需要懿安皇后来对抗我们,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忍受懿安皇后的做法。”顿了顿,陈海平继续道:“但,这只是暂时的。”
“暂时的?”看了一眼陈启立,孙传庭不解地问道。
“对,暂时的。”陈海平道:“只要压力在,那些人就会最大限度地跟懿安皇后合作,但压力要是不在了,或者说他们感觉不到了,那他们反过来就会成为牵制懿安皇后的力量。”
似乎明白点了,孙传庭问道:“你是说要从内部瓦解他们?”
“对。”陈海平点头道:“我们要先从方方面面打击他们,直至我们兵锋所向,可以横扫南方。”
“那该怎么做?”这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大道理了,但孙传庭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沉吟了一下,陈海平道:“崇祯登基以来,国家财政匮乏之极,内忧外患日甚一日。这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如此展下去,大明朝必定不是亡于女真,就是灭于流寇,而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但是,国家明明有着极其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为何就是不能用到最该用到的地方?”
这个问题似乎能回答,但孙传庭和陈启立自然知道陈海平问这话绝不是表面上的那层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