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奇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三十七章 奇谋 (第1/3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奇谋

    三月二十九日,卯时三刻,武英殿内,懿安皇后升座大殿,召见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

    大殿里,太监只有一个懿安皇后贴身的大太监章程,宫女也只有两个,她们也都是懿安皇后身边的老人。

    朝廷在北京的时候,泄密的事儿不是时有生,而是十有**,不论多么私密的谈话,想不泄露出去那都是太难了。为此,懿安皇后一方面颁下严令,有泄密者,杀,宫中有私下谈论政事者,杀;而另一方面,就是尽可能地缩小知情人的范围。

    召见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今天廷议的内容自然是跟陕西流民暴*有关,而实际上,陕西流民暴*又和朝廷对整个北方的政策密切相关。

    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之后,它就压在懿安皇后的心头,沉重之极,而且一天比一天更沉重,更迫人。

    串串宫灯高挂,昏黄的灯光,.阴沉的大殿,气氛肃穆而阴森,似乎有鬼影憧憧。

    见过礼之后,懿安皇后让众人平.身,而后就注目打量起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

    杨鹤六十开外,身材颀长,三缕.长须,相貌清癯,面色蜡黄,目光严厉,很是摄人;洪承畴与杨鹤大为不同,洪承畴年纪尚不到四十,人矮胖矮胖的,白面无须,看上去极是面善。

    懿安皇后心中讶然,这两人的心性竟然和外表截.然相反。

    注目片刻,懿安皇后清静淡定的声音在肃穆阴森.的大殿中响起:“诸位大人,陕西之事关乎国运,近日就要议定,拖延不得。众卿可畅所欲言,不用管哀家,就当哀家是个看客,说什么都可以。”

    当然,没有人能真的可以把懿安皇后忽略掉,就.是想也办不到。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中规中矩,但慢慢地,吵架的感觉又来了,很多人不由自主,开始兴奋,争论也随之激烈起来。

    众人争论的焦点是对待陕西流民暴*的政策。

    对待流民暴*,.历朝历代,方法不外乎剿和抚两策,今天众人争论的也是这个。杨鹤是三边总督,主张“招抚为主、追剿为辅”,但督抚不同调是大明朝的传统,在陕西也没有例外,延绥巡抚洪承畴则主剿。所以在陕西,剿抚两种政策同时存在,杨鹤的剿是为了抚,而洪承畴则要干脆的多,就一个字,剿。

    就目前来说,杨鹤干的还不错,招抚了不少人,局势大体还算平静。而且,招抚合于王道,崇祯喜欢,很多大臣也喜欢,所以招抚是主流。

    不论主剿,还是主抚,大家都一致同意,暴*之起在于饥荒之极,民不聊生。主剿的一派认为,饥民达千万之众,国家根本无力负担,所以唯有以杀止乱。但主抚的一方认为,主剿一来是杀戮过重,二来是一味主剿,激起的反抗也必然随之愈激烈,那样一来,兵祸连年,粮饷耗费巨大,后果堪虞。

    双方都有道理,所以就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总的势头上,和以前一样,主抚的一方依然占据了上风。

    争论越来越激烈,但不管多激烈,始终都没有上升到吵架的高度,因为懿安皇后虽然静静地坐在那儿,但任何人都无法真正把她忘了。

    懿安皇后不是崇祯皇帝,这已经深入人心。

    因为上升不到吵架的高度,所以争论的再激烈都有个尽头,很快,在过了争论最激烈的瞬间之后,大殿上就慢慢静了下来,人们都目光投向了懿安皇后。

    大殿上静了下来,懿安皇后抬起头,向杨鹤看去,问道:“杨大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争论是旁人争的激烈,杨鹤和洪承畴这两个主角反而在一旁默不作声,他们一直在跟懿安皇后学,当个看客。

    听懿安皇后点到了自己,杨鹤走出班列,躬身道:“皇后,臣还是主张以招抚为主。”

    轻轻点了点头,见杨鹤再没有什么要说的,懿安皇后又向延绥巡抚洪承畴看去,道:“洪大人呢?”

    自从上殿以来,洪承畴一直都很紧张,直至懿安皇后问过杨鹤之后,他才轻松下来。现在听懿安皇后垂询,洪承畴浑身轻快,走出班列躬身道:“皇后,臣也主张以招抚为主。”

    这一下,大殿上的人都向洪承畴看去,因为这位洪巡抚看着虽然面善的很,却一向不仅主剿,而且杀降。洪承畴是崇祯三年六月才升任的延绥巡抚,但仅仅两个月,他就杀掉投降的贼军两万余人,震动朝野。

    现在这是怎么了?

    自从争论开始,懿安皇后越听越失望,这一刻心中大动,但依旧不动声色,问道:“哀家知道洪大人一向主剿,现在怎么变了?”

    洪承畴道:“皇后,臣变,是因为陕西之乱已不在流民。”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道:“洪大人,你详细说说。”

    “是,皇后。”洪承畴躬身应道,随后直起身来,慨然道:“北方逆贼所图者大,所谋者远,但亦有视我大明无人之心,是故才有纵放太子和朝臣南归之举。然,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