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 惊天(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五章 惊天(二) (第2/3页)

大不同了。

    因为懿安皇后这样强势君主的出现,更因为形势的逼迫,使得懿安皇后有很大的可能把这条利益链斩断,但如果没有懿安皇后比照北方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待遇,那尽管达成了默契,想要把政策贯彻下去也必定要遇到重重阻力。

    现在,至少在很多官员的心中,新政策虽然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他们还犯不着因此就去跟懿安皇后作对。而且,内廷没了,今后这天下就是他们的天下,他们将来自然也能像宋朝那样,得多少好处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跟着那些大地主大商人的屁股后面跑?

    “哀家废除了宗室和勋旧的特权,官员的特权也要一并废除,今后天下将再无不纳税之田。”

    懿安皇后真是事事都让人意外,官员们没想到他们的特权也被废除了。但实际上,这也不算什么,如果不能借特权这个虎皮,那这个特权的利益其实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也不算什么。

    “哀家要设立一个粮道提督衙门,正二品,专门清查以及监管有无隐匿田亩。今后,隐匿田亩者重罪,隐匿百亩,或其所拥有田亩十分之一者,其全部家财充公……”

    众人听的是心惊胆跳,因为傻子也知道,这回可不是说说。

    “文大人。”

    “臣在。”文震孟躬身应道。

    “哀家任命文大人为粮道提督,不知文大人可愿就任?”懿安皇后问道。

    这可是个烫手的大山芋,但文震孟毫没犹豫,立刻道:“臣不胜荣幸,谢皇后圣恩。”

    阶下众臣一听,得,这位文征明的曾孙那可百分之百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位大皇后还真是知人善任,回头可得赶紧警告家里人和亲朋故旧一声。

    这场朝议从卯时开始,一直议到了午时方才结束,最后,懿安皇后下旨,召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入京议事。

    ―――――

    第二天,三月初九,懿安皇后继续升座大殿。

    这一天,懿安皇后对人事进行了重新的安排,升降调动,被涉及的官员达百位之多。但这次调整的幅度虽然前所未有,但大多数是中低层,高层几乎没什么变动。

    一切都进行的波澜不兴,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这当然是因为懿安皇后在主导,但也是因为懿安皇后的手段周详而巧妙。

    这次人事调整涉及到的人,他们虽然被降级了,或是从原先的位置上被调走,但也都相应地有了安排,不算太失落,所以反对的声音聚集不起来。

    在这次调整中,钱谦益和其弟子翟式耜都再度入朝,钱谦益为礼部尚书,翟式耜为户科给事中。此外,这次调整最重要的变动是黄道周出任监察院的都御史,执掌都察院。

    但是,这次调整最引人瞩目和引起极大轰动的却并不是重新起用钱谦益和翟式耜,以及黄道周执掌都察院,而是懿安皇后新设立的参议司。

    参议司是正七品的衙门,懿安皇后一口气从复社征召了九名参议,他们分别是张溥、张采、陈子龙、黄宗羲、夏允彝、吴伟业、张明振、阎尔梅、陈贞慧。

    这九人都是年轻人,最大的张采也不过三十六岁,余下的都不过三十,其中又以不到二十五岁的居多。

    九人之中,只有张采是崇祯元年的进士,其他的不是举人,就是秀才。现下可想而知,他们一朝就位列朝纲,该是何等的兴奋!而且,他们都是天子近臣,这个参议司似乎和汉武帝最早成立的内廷很像。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江南的年轻士子人人兴奋,懿安皇后已经成了江南的年轻士子们崇拜的偶像。

    这将是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而更为重要的是不用论资排辈了,那些老家伙……

    ―――――

    第三天,三月初十,武英殿。

    懿安皇后端坐在龙书案后,两厢站立着内阁阁臣、六部尚书、粮道提督、都察院的都御史和参议司的九名参议。

    翻看了一会儿书案上的奏疏,懿安皇后抬起头,道:“宣。”

    “宣众商家进殿!”

    随着值日太监尖锐的声音远远传了出去,不一会儿,一溜十七八人鱼贯而入,进了大殿。

    这十七八人以卢金财、赵万林和江同仁为,他们是整个大明朝最大的大地主和大商人。这些人虽然都富可敌国,但何尝能有资格进到这里。一进到大殿,众人远远的就匍匐在地,叩头参拜。

    等了一会儿,懿安皇后道:“平身。”

    待众人都站起身来,懿安皇后道:“哀家已经看过你们的动议,并深以为然。如今之势,成立行库势属必然,现在哀家就可以表个态。第一,今后朝廷的税赋、军需、官饷等一切用度都由行库打理;第二,这是国家行库,朝廷要占五成的份额,至于本金,商定之后从每年的赋税中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