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开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开炮 (第3/3页)

色都是越来越白。

    江南的读书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尤其是来藤辉园的读书人,他们几乎人人都和工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是他们的父兄经商,就是叔伯,几乎人人如此。

    所以,他们别的不明白,但对和商业相关的,知识都丰富的很。他们一知道北方行了纸币,心就空了,这对他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太巨大了。

    张溥读完,所有人的脾气都没有了,再也没有争吵的兴趣,人人都乜呆呆地杵在那儿,有点傻,过往的机灵劲和火气一点都没有了。

    怕有人还不明白,理解的不够透彻,张溥接着又做起了解释的工作,他道:“诸位,北方由于只有三省之地,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又都有拥有巨量的白银,而且因为成立行库,又进一步把民间的存银控制在官府手中,所以,可以肯定,他们行的龙凤币一定会成功的。”

    “他们行龙凤币成功,那对我们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之广,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先,白银将大幅贬值,而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因为白银贬值,买到的东西减少,这又会造成白银短缺,进而把我们的经济拖垮,至乎民生凋敝,百业不兴。”

    最后,张溥扫视着众人,道:“诸位,大家还要继续吵吗?”

    吵,还吵个屁!

    龙凤币的消息传来,当日,南京的市面上,白银贬值一成,物价上涨一成。

    ―――――

    二月二十三,法务院审议通过了《教育法》和《教师法》。

    《教育法》规定:

    1)凡是满六周岁、身体健康的男女孩童一律强制入学,如果家长有阻止孩童入学者,一旦查知而无可挽回者,该孩童之父兄及弟终生失去进入政府体系的资格;而且,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没其家之财产的一至五成不等,可以多次处罚。

    2)教育体系分为四级,既初学、中学、高学、太学;其中,初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三年、高学学制三年、太学学制四到五年不等。

    初学、中学、高学全部由政府创办和管理,私人不得参与,但允许私人开办太学,以及各类如医护、行库等专业学校。

    3)初学、中学、高学之学生分为两类,一类为特殊学生,一类为普通学生。普通学生入学不需交纳任何费用,特殊学生,其衣食住行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特殊学生在学校居住,平日,假日可回家居住一天;年节,按规定休假。

    其中,普通学生随时可以成为特殊学生,特殊学生也可以随时成为普通学生,没人任何限制和处罚,但一个人只有两次转换的机会。

    要成为特殊学生,唯一的条件是能吃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凡是以特殊学生的资格毕业的高学学生都会直接进入政府体系。

    4)凡是考入国家创办的太学的学生,衣食住行全部由国家承担,毕业,既可进入政府体系。

    5)初学、中学、高学分男校女校,太学不分。

    ……

    《教师法》详尽地规定了教师的权力和义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比绝大部分政府部门的人都要高出一级。

    两教法颁布实施的两天后,二十五日,内城外城共计四十八所初学同日开始招收七至十周岁的男女孩童入学。

    每个学校招收学生的原则只有一个,就近。而这,就又引起了很多人对内城房产的关注,租金也随之开始再度攀升。

    过节了,今天,对北京城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而言,重要性过以往的任何一天,他们对新政权的感激和拥戴到了无可言说的地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是科举给老百姓描绘的美丽童话,但童话就是童话,对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言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可今天就不同了。

    从今天起,他们的孩子将和那些高官显宦、富商巨贾拥有同等的机会,登上天子堂不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更似乎唾手可得了。

    北京城自然是风气之先,何况,仅仅是为了让领政大人高兴,京城的百姓也都愿意把女儿送进学校去。

    不论男校女校,都是一样的盛况空前,长长的人龙一眼望不到尽头,无数的母亲牵着女儿的小手喜笑颜开地等候着,没有丝毫的着急之色。

    李翠娥脚不沾地的忙碌着,满脸都洋溢着无可形容的光彩。半年前,李翠娥是宫女,但现在,她是翠仁里初学的校长。今天开业的四十八所初学,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这些以前的宫女。

    向彩英没有骗她们,凡是在向彩英麾下接受培训的宫女都成了抢手货,无数殷实的人家都想把她们娶回家当媳妇,尤其是在江俞佳和戴小蓉横空出世之后,更是掀起了娶宫女的大**。

    李翠娥二十五岁,年前结的婚,丈夫原是工部的一个小吏,很潦倒,妻子三年前病故,就一个人在京城。

    李翠娥对丈夫,对这个新家满意极了,对自己的新生活更是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奉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