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深谋 (第3/3页)
孤鸟虽然人数最少,但他们往往都很有地位和影响力,而这些孤鸟又相对脱的多,说白了,他们支持谁不支持谁就是看今天穿的鞋挤不挤脚。他们有时候什么也不说,但不定什么时候不痛快了,又抽冷子来一下,而这些人一出手,往往就会把原有的平衡打破。
此外,还有一股力量也很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这股力量就是周皇后。当初周皇后来了个眼不见为静,但没想到,她从漩涡抽身而去,却让自己的地位变得然,反而又有了些能力左右事情的展。所以当最后的结果出来,嘉定伯坐的那根大蜡竟然变得细了些,也小了些。
――――――
过年了,同北京城一样,南京城也是热闹极了。
南京城从陪都升格为都城,这对大明江山那是绝对的悲哀,但对南京城的百姓而言却是大喜过望的大喜事儿。
今年的春节有两个方面极为反常。
一个是崇祯皇帝刚刚下葬,至少南京城的百姓得老实点,表现哀戚一些,但没人理会这些。皇家不理,官府不理,百姓自然更不理,似乎所有的人都忘了他们的皇帝刚刚死去不久。
另一个就是这些原本极为重视礼教的读书人,过年了竟然很少有人回家。
南京升格,以及无数的读书人和富人齐聚南京,这两个因素让南京城这个年过的热闹极了。
年初四。
大街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那哪儿都是人。
今年大街上的场景和往年有一个大不同,今年大街上成群结伙的人特别多。往年成群结伙的大都是年轻的读书人,而今年则多了许多王孙公子。
顺昌大街是南京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这里茶房酒肆、青楼戏场鳞次栉比。未时左右,从街口转过来一群人。这群人有十多个,大都青衣小帽,簇拥着一个细眉朗目的年轻人。
年轻人是晋穆王世子朱求桂。
朱求佳今年二十一岁,和其他许多藩王的子孙一样,朱求佳也是没心没肺那一伙的。家遭大难,但除了最开始极为惊恐,朱求佳之后的反应那就是大喜过望了。
但说实在的,这也怨不得朱求佳这么没心没肺。
朱元璋雄才大略,但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大肆封藩,以为天下到处都有朱家人在,朱家江山就可以万万年地传下去。
这真是现世报,朱元璋尸骨未寒,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争夺帝位。
从侄子手中夺得了皇帝大位后,朱棣又怎会放心和他一样外放为王的那些兄弟们?从朱棣开始,一代一代,对这些藩王的限制越来越严苛。
比如,二王不得相见,见即以谋反论死;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员要及时上奏,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边;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会有司饮酒;王府放一应事务,地方官员要立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否则治以重罪。
此外,对宗室的约束还有: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不得到京师,如有出城越关到京师的,即奏请先革为庶人,然后往凤阳高墙圈禁,同行之人,往极边的卫所永远充军;宗室不得擅离境外,有居住乡村者,虽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画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锁,下审理所,定罪议罚。
总之,这些龙子龙孙、天潢贵胄实际上就是笼中的金丝雀,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所居住的城市一步。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折磨,这种折磨把这些天潢贵胄大都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废物和变态的疯子。
到南京的这些天,朱求佳开心极了,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银子不够花,看中的女人也不能像在太原城那样偷偷请回家去了。
这两个月不到,为了这些事儿,光朱求佳自己不就惹了多少纷争,虽然最终也没能把他怎么样,但到了这会儿,朱求佳也已经明白南京城不是太原,不是他可以胡作非为的地方。
尽管有这些美中不足,但朱求佳也跟其他的天潢贵胄一样,依然每天都带着人上街,不到累的实在不行了,那是坚决不回家的。
街上的美女不多。
这当然是因为街面上不太平,所以很多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能不上街就不上街。
这样就难免不让人有点兴味索然,忽然,朱求佳眼睛一亮,随即眼珠子就有点凝,不怎么爱转了。
不远处,人从中摇风摆柳般走过了一个女子。香风遥遥,女子过处,回头率差不多是百分百,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会不自觉地回过头来。
这个女子极美,但这不是让朱求佳眼珠子凝的主因。
像这些藩王,凡是喜欢醇酒美人的,朝廷一律以为是贤王,大加嘉奖,所以对这些藩王在所在地胡作非为大都睁一眼闭一眼,至于藩王们自己掏钱搜罗南北佳丽,那自然是要大鼓特鼓了。
朱求佳玩过的美女不知有多少,他的眼界是极高的,但这个女子……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