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货币 (第2/3页)
悬。金匾黑底金字,每个字都有磨盘大小。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天受邀观礼的嘉宾有五百多人,陈海平自然要来,他在嘉宾面前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陈海平再一次以海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主持召开了股东大会。
这一次的股东大会不同以往,还有一些外人在,他们是孙传庭、徐光启、鹿继善、成基命和陈奇瑜。
陈奇瑜激动的心碰碰直跳,能坐在这里,他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的成员之一。
这和以前的拜相入阁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体制,所拥有的权力也是有极大的不同的。
落座之后,又寒暄了几句,陈海平进入正题,他道:“我知道诸位有些问题要问,现在请大家尽管问,什么都可以,百无禁忌。”
众人把目光都望向了王元程。
稍稍打了个沉儿,王元程道:“领政大人,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纸币,想知道政府关于这方面的政策。”
行纸币,这才是一切问题核心的核心,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可以说,行纸币这件事儿比其他所有的问题加在一起都更重要。
当初他们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陈海平的集团,这个才是最主要最决定性的因素,因为这对他们的利益影响实在太大了。
一旦纸币行成功,直接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银子必将大幅贬值,一个是商业必将获得空前的大展大繁荣。
银子大幅贬值,用脚后跟想也知道对每一家豪商的影响有多大。主动参与,他们的利益至少是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还有可能获得更为惊人的利益。但如果不参与,那损失将是无法估计的。而这也是当初江德奉被陈海平点名,之所以如此恐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行纸币如此重要,自然是人人关心,但这事儿除了一开始他们还能参与点,到了后来就完全跟他们无关了,进行到什么程度,他们全都一无所知。
到了今天,行库都开业了,却还是依旧迟迟没有信儿,众人都急啊,急死了。王元程和陈海平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明里暗里都鼓动王元程去探探陈海平的口风,但王元程知道分寸,自然不会去问陈海平这种事儿。
但现在陈海平既然挑明了,王元程就没有什么顾忌了,所以他才问了这个最敏感的问题。
沉吟片刻,陈海平道:“诸位东家,我当初提出行纸币,只是纯粹出于用银子铜钱作为货币本身的弊端,实际上考虑的非常肤浅。”
用银子作为主币,弊端太多,先是铜钱不够,规格不一,这严重地限制了商贸的展;其次是因为银子的成色以及称重的问题,这也都相当地制约了商贸的展。
这两者是用银子作为主币本身所具有的两个主要弊端,这个自然是人人清楚,但这事儿太大了,也就和人人的关系都不大,没有人太关心这个。
众人关心的是在这场巨变中,他们能获得的利益。这些大东家闻言都是一惊,难道陈海平改主意,不想干了?
王元程也是一惊,问道:“领政大人,这事儿要放放?”
王元程问的很含蓄,所谓放放就是问干不干了。陈海平摇了摇头,道:“行纸币势在必行,但这事儿关系太大,我们必须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之后再做。”
众人一听,都放心了。
只要纸币行成功,那其他各地的商人必将损失惨重,这样一来,即便明面上没有捞到丝毫好处,但实际上的好处也是大大的,因为在与其他商家竞争时,他们凭空就占据了诺大的优势。
何况,他们又怎会捞不到好处?到了现在,他们对陈海平的为人已经很了解,也很信任。陈海平给他们好处是必然的,但也一定会有所限制。
看着众人,陈海平道:“诸位东家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我也不是个喜欢说废话的人,但在说正事之前,有句话我还是得重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放在我这儿,放在这件事上,就是我给大家什么,大家就拿什么,千万不要起别的贪心。大家都知道这事儿有多重,影响有多大,但大家未必知道这件事在我的整个布局中,牵连有多广,有多深。近了,这件事关乎我们统一天下的进程顺利与否;远了,关乎我们与整个世界的竞争。”
“大家知道,我是个很念旧的人,我不希望我们之间出现任何的不愉快,所以我希望诸位东家只要现一点点不对劲的地方,就不要想着隐瞒,更不要设法掩盖,要是一旦因之造成了我们的损失,那我是不会留情的。”
众人都不寒而栗。
“好了,说完了废话,现在来说正事。”看着众人,陈海平道:“我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国家。大家可能都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