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议政 (第3/3页)
在珠帘后坐定。
不一会儿,在小太监的引领下,鲁肃王朱寿镛、沈定王朱珵尧、衡定王朱翊镬、德王朱常洁、代康王朱鼎渭、晋穆王朱敏淳和赵康王朱厚煜进来了。
看到这些人,周皇后就脑仁疼。
照例先哭嚎一通,然后开始讨价还价。实际上,这些人就是来要银子的,因为封藩的事儿至少眼前是不可能。但是漫天开价,就地还钱,这是个人都会,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提银子的事儿,而只吵吵要封藩。
就封藩的事儿吵吵了个不亦乐乎,然后才进入正题,谈银子。进入了题,给不给不是问题,给多少才是问题。
最后,这些个王爷耍起了二皮脸,威胁朝廷要是不让他们活下去,那他们讲不了就要带着一家老小上大街要饭去。
周皇后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要是有银子她早就给了,但问题是没有,现在所有的花销除了南京府库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借的。
最后,每家拿走了一千两银子。
把这些人打走后,周皇后回来后又把老爹请走,然后一个人呆坐着。
坚持,只要坚持下去,等稳定下来就好了,周皇后自己给自己打气。渐渐地,精神头又回来了,周皇后开始思索怎么办。
思来想去,老爹也靠不住,看来还是得靠内廷,靠太监,但这次大变把整个内廷都给打散了,现在她能信得过的就只有一个刘旺。
刘旺有几斤几两,这个周皇后还是清楚的,这种事根本指望不上。忽然,周皇后心里一动,她想起了一个人。
又稍稍犹豫了一下,周皇后道:“刘旺。”
刘旺赶紧躬身道:“皇后。”
周皇后道:“去把王承恩叫来。”
一听周皇后要见王承恩,刘旺这心里就是一哆嗦,现在他可是满心都想当这个司礼监的秉笔大太监,这要是周皇后看上王承恩,那就不危险了吗?
心里虽然跟电闪似的,但嘴里一刻都不敢耽误,刘旺立刻道:“皇后,奴才这就吩咐人去。”
周皇后打断了刘旺,吩咐道:“你亲自去。”
刘旺心里更哆嗦了,躬身道:“是,怒这就去。”
崇祯死了,最悲伤的人不是崇祯的后妃,更不是哪个大臣,而是大太监王承恩。从崇祯服毒自尽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下葬,王承恩就没有离开过崇祯的尸身。
不一会儿,刘旺领着王承恩来了。
王承恩老了,腰也弯了,人更是有些乜。一见王承恩这个样子,周皇后的心立刻就酸了。
见到周皇后,和任何一个太监都不一样,王承恩没有丝毫的诚惶诚恐,他从容地给周皇后行礼,然后又从容地站在周皇后面前。
这个王承恩,一个已经没有丝毫权势的太监,竟然给了周皇后莫名的压力。
不自觉地晃了晃头,似乎要把那股莫名的压力驱散,然后看着王承恩,周皇后道:“王承恩,你是先皇最信任的人,现在先皇去了,你愿不愿意辅助太子和哀家?”
王承恩的眼眶红了,躬身道:“皇后,陛下去了,奴才现在是苟活于世间,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周皇后忽然明白了,一个无权无势的太监为什么会给她这么大的压力。王承恩在她面前,原本该诚惶诚恐才是,但王承恩对生死都已经漠然,又怎会在她面前诚惶诚恐。正是这种反常,所以王承恩才给了她这么大的压力。
想通了这个,周皇后不觉松了口气。
轻轻叹了口气,周皇后道:“哀家和太子孤儿寡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现在国事纷繁,哀家想听听你的意见。”
一过监国皇后对一个太监说这种话,那真是无上的殊荣了,一旁的刘旺嫉妒的心都在滴血,但王承恩还是那副样子,对这份无上的殊荣似乎毫无感觉。
王承恩躬身道:“皇后,奴才对军国大事是不懂的,不敢妄言。”
周皇后道:“你说,是对是错都没关系的,哀家不怪。”
王承恩道:“皇后,古语说疾风识劲草,国难见忠臣,此番逆贼暴*,全赖孙阁老孙大人和秦良玉秦将军,皇后和太子才能安然来到南京安国。”
“大胆奴才,闭嘴!”忽然,周皇后断喝一声。
周皇后脸色气的煞白,但对周皇后的雷霆震怒,王承恩神色依旧,他缓缓跪倒在地,叩道:“皇后,奴才愚钝,孙阁老和秦将军都对先皇对大明社稷忠心耿耿,如果皇后弃他们而不用,非是社稷之福。”
“够了,下去!”周皇后气的浑身颤栗,双拳紧握,骨头节尽是一个个的白点。
轻轻叹息一声,王承恩站起身来,身上的最后一点生机似乎也消失了,他对周皇后又一躬身,然后转身踉跄地去了。
“该死的奴才!”王承恩已经看不见了,周皇后依然气的浑身直打哆嗦。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