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组织 (第3/3页)
见温体仁沉思不语,过了一会儿,闵洪学低声问道:“大人,我们该怎么做?”
温体仁道:“什么也不做。”
这些天来,上上下下一直都忙着给崇祯办丧礼下葬的事儿,其他的还顾不上。昨天,所有的事儿都完了,好戏也就该上演了。
―――――
紫园,临时的皇宫。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巳时,临风阁里,周太后安坐在珠帘之后,神情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但好在隔着珠帘,外面的人看不真切。
周延儒、温体仁、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在珠帘外,隔着丈五左右两厢站立。
这五位就是原本的内阁大臣,现在只是缺了一位辅大人成基命。
袁崇焕被下镇府司诏狱之后,钱龙锡不得不辞职,随即,二年十二月,崇祯命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不久,又再命何如宠、钱象坤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周延儒野心勃勃,进了内阁之后,立刻又盯上了辅之位。为此,周延儒暗中策动原抱奇、丁进和、李逢申三人攻击韩旷。
原抱奇官居中书舍人加尚宝司卿,但他这个官不是考上来的,而是捐的,所以周延儒一打招呼,原抱奇喜出望外,立刻奋勇向前。
原抱奇打头阵,最先跳出来攻击辅韩旷,说韩旷纯属无能之辈,又是袁崇焕的座师,请求皇帝罢免他。
随后,左庶子丁进和和工部主事李逢申也跳出来,攻击韩旷。
对韩旷而言,原抱奇还没什么,但丁进和和李逢申不一样,他们都是韩旷的门生故吏,这弄得韩旷心灰意冷,便再三要求辞职,崇祯帝最终同意。
把韩旷弄走了,但这个辅之位还是没有落到周延儒头上,继任者是李标。于是,周延儒再接再厉,又开始琢磨李标。
李标一月接任,三月辞职,干了还不到两个月。但把李标赶走之后,周延儒再次失望了,这次的继任者依然不是他,而是成基命。
忽悠韩旷和李标都还容易,但忽悠成基命可不容易,这个老家伙可比韩旷和李标难缠多了。为了赶走成基命,周延儒又忽悠崇祯,六月,把温体仁和吴宗达引入了内阁。
温体仁一入阁,成基命就更难受了,但人算不如天算,没曾想,风云突变,还没等把成基命赶走,突然就变天了。
周延儒对辅之位那是志在必得,虽然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但依然痴心不改。以前,他最大的依仗是崇祯皇帝的信任,现在崇祯死了,最大的依仗也就没了,而且为了争这个辅之位,他把东林党的人也得罪了太多。钱谦益、韩旷、钱龙锡,这三位都是东林党的大佬,弟子门生都有很多,虽然之后他尽力挽回同东林党的关系,与一些东林党人交好,但效果还不大。
在朝中,由于时间还短,他死党还很少,影响力还不够大,尤其是在内阁之中,更是如此。现在虽然走了嘉定伯周奎的门子,但在事情没有个一定之前,这心就安稳不下来,这回他可是下了血本的。
就在周延儒心神不安的时候,周皇后在珠帘后说话了,她道:“诸位大人,如今国事危殆,现在要之务是把内阁以及各部衙的官员确定下来,不知几位大人有什么高见?”
一上来就是戏肉,周延儒的心立刻就揪了起来。现在虽然有周皇后的肯,但麻烦的是内阁里没有一个他的人。
崇祯最反感臣下结党,周延儒就跟温体仁学,举荐阁臣时非但不敢举荐和自己走的近的人,更不敢暗中操作让自己的人入阁。
这在当时无疑是聪明的,只要取得崇祯皇帝的信任,那就什么都有了,但现在却成了个**烦,这都是让那个该死的陈海平给闹的。
这些天,周延儒分别找人,或自己亲自出面试探这几位,但没有一点效果,不到最后出头表态,谁也不知道其他人的态度到底如何。
总不能毛遂自荐吧,周延儒忍着,只有这些人争起来,他才有机会上位,而这就是他现在要做的,要让这四位争,争的越激烈越好。
沉默,就在何如宠刚要开口之前,温体仁说话了,他道:“皇后,臣举荐一人为内阁辅。”
一听温体仁单刀直入,不要说周延儒,就是周皇后都紧张起来。原本以为,让谁当什么官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但坐到这儿,周皇后这心里又没底了。
周皇后道:“不知老大人举荐何人?”
温体仁道:“皇后,臣举荐钱龙锡钱大人。”
这真是石破天惊,周延儒一听心就忽悠了一下,随即就把温体仁恨到了骨头缝里。现在虽然还有河南、陕西两地,但这两地看来也是朝不保夕,实际上,朝廷真正拥有的只是江南半壁。而在这江南半壁,不依靠东林党人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温体仁举荐钱龙锡那可是既卖了个大人情,又让自己不敢轻易出面反对。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