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变数 (第2/3页)
极大的示范效用,对中华民族的融合意义重大。但是,天下最终还是要统一的,而且必须要在自己手上实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开创的这一切最终定型,那女真人汉化就成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巨大障碍。
这局棋本是自己一手布的,但这才开局,还没走几步呢,因为皇太极的这惊世一招,原本的棋子就都变成了真正的棋手。
这局棋活了,有了自己的生命,再也没人知道今后的走势如何,他也不行。
陈海平现在可没有独孤求败的心思,一点都没有,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把事情做成做好。没有这些变数,事情能否做好,都在未定之数。皇太极、袁崇焕、张嫣、孙承宗、秦良玉、卢象升、洪承畴……只要能人尽其才,这些人哪一个好对付?现在这些人都因为皇太极而脱离了他塑造的大势的制约,今后有的愁了。
头疼,陈海平不觉皱起了眉头。忽然,两只嫩嫩的小手伸了过来,轻轻地揉着陈海平的太阳穴。
红娘子,陈海平舒服地叹了口气。
―――――――
进入河南之后,文武百官便护着两宫皇后和太子脱离大队,加快度,向南京进。
虽说是加快度,但实际上也快不了,只不过相比以前快了些而已。
十一月初二,大队抵达南京。
现在的南京城是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建的。与北京城相同,南京城也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格局,但与北京的帽子城不同,南京的外城整个把内城围了起来。此外,南京城不像北京城是四方的,而是像个葫芦形,据说这个形状是朱元璋的侧脸。
是不是都城,影响那是天差地别的,尤其是对皇宫而言。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命士兵将皇宫围困。建文帝命人点火焚烧皇宫,然后仓皇出逃,不知所终。这场大火使奉先殿等宫殿毁于一旦,而朱棣即位后,又迁都北京,使得南京虽有陪都之名,但政治地位及繁华程度都已是明日黄花。
朱棣迁都对南京的皇宫影响是致命的,因为是皇宫,没人敢住进去,皇帝又从不到南京来,所以维护很快就从有到无,到了今天,破败已如荒冢。
消息自然早就传过来了,皇城和皇宫都在修缮,但短时间还是无法进驻的。太子一行到南京后,住在了一家陈姓盐商的豪阔的园林。
周皇后是苏州人,回到江南,自然倍感亲切。一切都安顿好之后,把太监和宫女都赶了出去,周皇后一个人独坐在空旷的殿阁内,四下打量。渐渐地,周皇后的脸颊染上了一层嫣红,眼睛也越来越亮。
从今天开始,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了。
权力是*药,银子又何尝不是。周皇后陶醉在权力的*药里,兴奋之极,而那位国丈大人,嘉定伯周奎和他的宝贝女儿一样,也是兴奋之极。
当官的都是狗鼻子,灵极了,大都早就嗅出了味道,知道孙承宗和秦良玉有意支持懿安皇后监国,所以都在观风色,很少有人押宝。但等到进了河南,气氛突然变了,懿安皇后再无一丝要和周皇后争的意思,于是众人纷纷开始下注。
众人下注的对象自然不会是周皇后,他们当然想,但接触不上,于是国丈大人、嘉定伯周奎就是不二的人选了。
这个时候,整什么都没用,唯一有用的就是银子,但银子现在没几个人有,就是有点办这事儿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呢,就得变通,先打欠条。
当然,这个欠条和普遍的欠条不一样,实际上只是一份礼单。
这一路上,送礼单的人海了去了,现在,到了南京之后,这位国丈大人就拿着礼单等着人上门呢。
别的人没住的的地儿,但国丈大人自然不会没有,在江南,想要送给嘉定伯豪宅的人不知有多少。
最后,嘉定伯选了一处风水宝地,把嘉定伯府定在了原本的六朝宫城的所在地:鸡笼山、覆舟山下的一片高河漫滩上,这里东濒青溪,西达五台,南北是鸡笼山和覆舟山,景色为南京之冠。
这里是巨商大贾的聚居之地,寸土寸金。
到嘉定伯府来落实礼单的内容,小单子自然得白天来,晚上嘉定伯没空搭理,晚上让嘉定伯忙碌的都是大单子。
――――――
周延儒这个人聪明,很聪明,是真聪明,不是假聪明,但周延儒有个局限,他的聪明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周延儒的目光无法穿透这个范围的限制,看的更深更远。
在这个固定的范围内,他比不上周延儒,但他看问题比周延儒看的更深更远更透彻。
听到对面屋中响起了人声,温体仁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像周延儒和温体仁这样级别的官员,南京方面自然会有所安排,凡是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被安排在了南京城最大最好的鸿福客栈。
官员不比皇亲国戚,可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