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八章 祭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八章 祭奠 (第3/3页)

陈海平把这些昔日的达官显贵最后的一点金银又收刮了一遍。

    一匹驽马、一辆破车平常的日子就是买下来也费不了几两银子,但现在,嘿嘿,雇一天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最驽的马和最破的车。

    没办法,僧多粥少,而且,这粥又必须得喝!

    人们在心里把陈海平的祖宗八辈像犁地似的不知梨了多少遍,但再骂也没办法。

    早走,在太子离京之前走,聪明人是不会这么做的。一来怕不安全,二来可能会成为日后被人攻击的口舌。

    没人是傻子,都是聪明人,所以这两个原因几乎让所有要走人都没有先走。

    晚走,错开这个高峰期,那更没人干。这么乱,位子就那些,晚到一步饭碗肯定没。

    自己先走,把家人留下,也不行。谁知道日后形势怎么变化,要是家人因为这几两银子被扣下,那就太不值了。

    所以,数十万人的迁移大军就势不可挡地形成了。

    这一超级规模的旅游团的形成,刺激了两大产业。一个当然就是运输业,另一个则是餐饮业。此外,典当业也跟打了鸡血似的,最后又疯狂了一把。

    数十万贵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事儿,当地是绝对解决不了的,所以很多聪明的商家,尤其是那些大饭庄,无不自备车马,拉上所需一切,开起了流动饭馆。

    当然,饭菜的价格……抢劫啊

    一开始,对这次的商机不少人还有些犹豫,但在领政大人发话,保证安全之后,人们的热情和干劲就不可遏止地喷发了。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有钱,但好在大家都有信誉,而且到了南京之后,这点银子也实在算不了什么,所以大家就相互串换串换。

    近十万的老人、女人、孩子,这样的旅游团前进的速度自然要跟牛大哥赛一赛,而这样一来,那些跟随旅游团而来的黑心商人心里也就乐开了花。

    三千白杆兵护卫着两宫皇后、太子、以及一些嫔妃和崇祯的棺椁。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两位国丈的家人。至于其他人,暂时是顾不上了。

    崇祯的棺椁放置在一辆大车上,车上罩着白布,白布下是一块块巨大的冰块。

    秦良玉始终守在棺椁旁。

    夕阳西斜,大队停下。

    车队绵延了数十里,一停下,立刻就热闹起来。炒勺叮当,孩子哭,大人叫,驴嘶马鸣,倒也生机勃勃。

    看着这一幕,懿安皇后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内却是冰寒一片。

    九月十九日,未时。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沟里,天风嘶号,袁崇焕默默伫立,一身布衣被时时卷过的狂风吹的猎猎作响。

    袁崇焕神色悲戚,目光在四壁的山崖上逡巡。

    这是草环山,永平境内离山海关九十里。袁崇焕脚下伫立之地,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是参将刘兴祚的身死之地、埋骨之所。

    刘兴祚是袁崇焕最为看重的大将,对之倚重尤甚于祖大寿、何可刚等人。可以说,在整个平辽方略里,刘兴祚犹如袁崇焕一臂。

    刘兴祚是极有本事的人,既勇猛无敌,又多谋善断。

    在努尔哈赤手下,刘兴祚身为一个汉人,却掌管了金、复、海、盖四州。这四州为南四卫,是全辽最为膏腴之地女真人的粮仓。

    回归明朝之后祚在皮岛毛文龙手下任游击之职,并很快就在皮岛将士中拥有了很高的威望。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皮岛中很多人心怀惊惧,有几次险生不测,全赖刘兴祚岛才平安无事。

    袁崇焕看重刘兴祚,除了刘兴祚的本领之外有刘兴祚这个人的品性。在努尔哈赤手下时,刘兴祚忠心耿耿,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但在起心归明之后,刘兴祚那真是百折不挠,不

    了多少危险,最后舍下老母、妻儿、兄弟死而

    袁崇焕信任刘兴祚,不论是本事是忠诚。

    实际上,一开始袁崇焕心中,统领皮岛的人选就是刘兴祚刘兴祚来皮岛的时日尚短,一上来就给予刘兴祚全权是不合适的。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把皮岛分为四协。仅仅一个月后,皮岛逐渐稳定,袁崇焕又把四协并为两协,由刘兴祚和陈继胜掌管。

    七月末,袁崇焕调刘兴祚到宁远;八月底,刘兴祚和其六弟刘兴贤自皮岛动身,九月下旬到觉华岛。

    此时,袁崇焕去州,但听闻刘兴祚到了,立刻差人将刘兴祚调至锦州。

    见面后,袁崇焕令刘兴祚皮岛练兵,掌管东江一切事务。但因秋天风大,刘兴祚未能回去,遂驻扎宁远。

    十一月,得知大极发兵绕过山海关,越过长城,逼近京师,袁崇焕遂将刘兴祚调至山海关,但因麾下无兵,刘兴祚没有与袁崇焕同去,而留住山海关。

    十二月,崇祯下袁崇焕诏狱,孙承宗督师山海关,刘兴祚与其弟刘兴贤在关西红花店拜见孙承宗。

    当,金兵兵围永平,孙承宗遂拨山海关中后所八百人给刘兴祚,令其与郑一亨、国臣、张汝行,张承胤、石国柱等同往,卫护永平及建昌一带。

    刘兴祚与台头营的王维城、太平路睦自强、建昌路的马光远,以及永平道中军程应琦合军于太平路,兵约两千,和金兵首战于青山营冒儿头。

    刘兴祚以王维城为南路,程琦为北路,自当中路,以马光远抄后金后路。刘兴祚一路伪装成金军,突入其营,大败金军,斩获五百九十二级。

    皇太极深知刘兴祚其人,极是忌惮,得知刘兴祚在太平路的消息后,立即派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追击刘兴祚,令务必将其擒杀。

    崇祯三年,正月初三,侦知刘兴祚将去山海关,于是阿巴泰围其前,济尔哈朗蹑其后,将刘兴祚乱箭射死于草环山的这条小山沟内。

    刘兴贤被生擒,皇太极下令将其碎尸万段。

    明天,山海关就要移交了,袁崇焕来此吊祭刘兴祚。

    远处,众将肃立。

    第二天,九月二十日,辰时。

    袁崇焕带领辽东诸将立马在高坡之上。

    这里是高岩岭,离山海关十里。

    这次交接,陈海平不大可能来,但袁崇焕还是带着众将接出了十里。

    陈海平救了自己的命,也救了自己的全家,更为自己洗刷了冤屈。

    这是何等的大恩?!

    但是,不管多大的恩德,他也不愿意受制于陈海平。这不仅仅是辽东诸将的意思,也是他自己的意思。

    大恩是不见得有机会报了,那礼貌就更不能缺了。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身后有人低声道:“来了。”

    蜿蜒崎岖的路上,长长的骑兵大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片刻之后,当最前面的骑兵队清晰地跃入眼帘之后,袁崇焕身后的众将眼睛都瞪圆了。

    当塞外第一师出现在山海关外,震撼是全方位的。就是对此早有准备的袁崇焕,心头也依旧震惊。

    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力,看气势就可以看得出个大概,但在气势上,步兵和骑兵是有很大差别的。步兵的气势多数时候是无形的,但骑兵的气势是有形的。或者说,观察步兵有无真的气势是不那么容易的,是需要眼力的,但骑兵不是。

    军队,整齐就是气势,这在骑兵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眼望不到头,但第一队骑兵和他们能看见的最后一队骑兵,几乎毫无二致。

    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这一刻,众将都明白了大帅的意思,明白了大帅为什么把他们都招到了山海关。

    遵化城下和广渠门外,这两场死战让辽东诸将建立了极强的信心:他们是最强的,只要在大帅的统帅下,假以时日,他们没有敌手!

    在这种强大的信心下,对于让出山海关,很多人是不满意的。但这一刻,所有心怀不满的人都从心里把嘴巴牢牢闭上。

    以前,他们还以为是大帅因为欠了那位领政大人的情才这么做的,但现在看来,大帅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们原先以为的凭他们的实力,在北拒建奴的同时,还可以对那位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领政大人施压,但现在看来,那根本就不切实际,是痴心妄想。

    在袁崇焕左侧,紧挨着何可刚的是副总兵茅元仪。

    当远处的铁骑刚一冒头,茅元仪就开始紧张,现在更是震惊到了极点。

    好半晌,茅元仪回过神来,脸色有些苍白。又稍停片刻,茅元仪翻身下马,转到袁崇焕的马前,倒身跪倒。

    袁崇焕一见,赶紧翻身下马,把茅元仪扶了起来,但没有说话。

    “大帅,有您和这位领政大人在,建部跳梁,实已不足为虑,元仪可以安心的走了。”茅元仪躬身说道,神色极为感慨。

    袁崇焕极为不舍,他上前紧紧握住茅元仪的手,道:“留不住元仪,是我生平憾事!元仪,记住,辽东的大门对你永远是敞开的。”

    “谢大帅,那元仪这就告辞了。”

    袁崇焕点了点头,道:“元仪,保重!”

    而后,茅元仪又和其他诸将拱手作别,然后翻身上马,顺着一条小路,急驰而去。

    望着茅元仪的背影,袁崇焕似乎看到了铁骑纵横的江南大地。不知为什么,袁崇焕竟然感到心底有隐隐的激动泛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