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一章 激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一章 激战 (第2/3页)

众将士。”

    袁崇焕回到军中。众将知皇帝的态度后都把悬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皇太极入关。责任追究不到大帅身上。但在蓟州不经一战就让皇太极绕城而过。追究起来。大帅难逃责罚。而且。边军不圣旨。是不允许驻扎在京城脚下的。虽然现在是非常时刻。但这种事皇帝不追究就什么事都没有可一追究起来。那就是天大的事儿。

    原本他们是可以不京城的。可以先在周边的关如张家湾等屯驻然后再视形势而定。是等候皇帝的旨意。

    副总兵周文郁就是这么建议的。但这么做。只要不想把八旗大军挡在京城之外。那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且更严重的是这会误事。因为等圣旨来了八旗大军也到了。到他们还去不去城?如果去。那就很大能遭遇到八旗大军。那岂不是不偿失!

    显然。最后还是要京城。但那样一来的话。即使顺利到了京城也是人马劳顿所以何如不等圣旨-两天到京那样至少还以以逸待劳。

    现在他们人少。所这“以逸待劳”四个字对他非常重要的。大帅这完全是从实战来考虑。但皇帝能理解吗?所以。众将一直都担着心呢。

    众将都散去后。袁崇焕一人独坐中。脸色就完全沉了下来。

    相比于十六个月前那次召见。这一次。袁崇焕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崇祯对他非常客气。又是蟒袍。又是玉带。使劲赏。但感觉却完全不同了。袁崇焕发觉自很有了点魏忠贤的意思。

    对此。袁崇焕不知道自己是该惊惧。还是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崇祯现在很冷静。至少在大敌未去之前。崇祯应该不会动他。而这正是他所求的。

    这一次。即便崇祯一任着他来。但到底能不能如意把皇太极留。功与否也只是在五五之数。这次如果不能竟全袁崇焕现在毫不怀疑。最次最次。他也的回家养老去了。那辽东……

    城外。袁崇焕独坐帐中。心情复杂难言;城内。崇祯也是独坐宫中。心头似江海翻腾。

    鞑子兵是袁崇

    吗?很多人都这说。但崇祯不信。也不敢相。袁崇焕专跋扈。胆大妄为。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这倒是确定无疑

    方才平台召见之时。袁崇焕一如上次那样。又给这个皇帝画了一张好大的饼。但问题是。他能吃到嘴里吗?第一次他信了袁崇焕。这次他还要信吗?

    随着袁崇焕率军抵达。京师鸡飞狗跳的形势算是暂时的到了些微缓解。但当三河顺义陷落。来勤王的山西和宣化兵大败的消息传来。人心又愈加的惶惶不可终。

    第二天。十一月十八日。太原总兵满桂和宣化总兵侯世录各自带着败军到了京城。他们都驻扎在了德胜门外。

    实际上。这一次。满桂和候世录也说不上是大败。因为他们都是一触即溃。并没有多大损失。

    满桂忠勇鲁直。的崇祯皇帝喜爱。此前虽被排挤出辽东。满桂曾上书告老。想要退休回家。但崇祯坚辞不允。当时正好太原总兵郭的用年纪大了。崇祯便特意降旨。调满桂为太原总兵。

    山西有大同太原两个总兵。大同是前线。太原是后防。原本大同总兵麾下的兵马应该强些。但官的看谁当。满桂喜练兵。而大同总兵梁家不喜好这个。所以满桂虽到任不过一年多。但论兵马强壮。大同是远远比不上太原的。

    山西是重的。尤其这次鞑子是从蓟镇三协入长城的。所以京城告急虽然事大。但两个总兵也不能都去。总要留一个看家。

    原本应该是大同兵梁家祯带兵来王的。但一来满桂想来。二来梁家不愿来。这么一来。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听说满桂到了。虽打了败仗。但在崇祯看来。打了败仗的满桂要比放任鞑子兵过蓟州的袁崇焕好上千百倍。

    当晚。祯召见满桂和候世禄。厚加赏赐并允准满桂和侯世禄所请进驻德胜门内修整

    知这个消息。袁崇焕心就又一沉。不好的感觉更强烈了。而麾下众将也都不干了。但都被袁崇焕斥退。

    斥退了众将。袁崇焕眉头紧锁。

    这会儿能留在大帐里能和袁崇焕说上话的。只有何可刚。同崇焕一样。何可刚也是眉头深锁。因为形势太严峻了。

    八旗大军说话儿就到。可这叫怎么回事儿?皇帝把京城防务的大权给了大帅。但大帅究竟有什么权力?除了他们。大帅还能指挥的动谁?京军就不用说了即便大帅能指挥动也没个屁用。在最大的问是满桂和侯世。皇帝是把指挥权给了大帅。可又大小眼不让他们入城修正。满桂跟侯世禄却可以。满本就跟大帅不对付。现在这个样子。满桂自然更不会把帅放在眼里。

    默然良久。何可试探的问道:“大帅。鞑子兵转眼就到我们……”

    八旗军到了。见城外就他们这五千人。那还不一口吃个痛快。而且看这架势。不管打成什么样。他们想要退入城中据守。那都是门都没有。

    如果不能退入城中那就只有死战和逃跑两途但这两途都不会有好结果。死战就不用说了。五千对五万其他方面再有利于他们也没用。而逃跑。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袁崇焕自然明白何可刚的意思。他道:“算算时间。大寿这一两天也该到了。可刚。你这就派下人去见到大寿之后。让他在兔儿沟隐蔽起来。到时听我号令行事。”

    兔儿沟距广渠门有十几里的路。非常隐蔽。藏个四五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有这支奇兵在。他们逃跑时以做掩护。还可以打伏击。也可以在他们激战时。作为生力军杀入进来。

    见大帅决不会不顾一切死战到底。何可刚的心才多少放下来一些。

    何可刚正要转身离去。袁崇焕又他叫住了。吩

    1道:“可刚。去把旗号都收起来。”

    何可刚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袁崇焕的意思。于是道:“是。大帅。”

    何可刚出去后。袁焕又沉思片刻。然后传令。请满桂和候世禄到帐议事。

    搭个“请”字。那客气。不管满桂有多憨直。更不管对袁崇焕有多不满。他也不敢不来。不管怎么说。袁崇焕。满桂都怵着一头。他知道要是跟袁崇焕硬抗。没他好果子吃。满桂喜欢打仗。但现在能打仗的的方只有辽东。这一年多来。满桂的气始终都没有下去。离开辽东虽然和袁崇焕没有直的关系。但根子还在袁崇焕那儿。何况。袁崇焕是能够把他留下的。但袁崇焕没有。

    至于候世禄。那没什么好说的。袁崇焕什么时候叫他。他都的来。

    “参见督师。”进帐后。满桂和世禄叉手施礼。

    “满将军候辛苦。坐。”崇焕道。

    二人坐定。袁崇焕道:“鞑子转眼即至。不知二将军有何高见?”

    “你是帅。我们是。你乍说乍是。”满桂大大咧的说道。

    袁崇焕笑了笑。没说什么。又望候世禄看。

    世禄也在袁崇焕麾下呆过。尽管不怎么亲近。但他可不敢像满桂一样大大咧咧的。见袁崇焕向自己看来。他赶紧道:“世愿听大帅差遣。”

    想了想。袁崇焕道:“你们先在城中休整。待鞑子兵到。就由满将军率本部人马扎于德胜门外。候将军率本部人马扎于德胜门里。相机行事。”

    满桂是勇将。只要有袁崇焕陪着。他决不会半步。如果袁崇焕让他和候世掉各个。满桂立刻就的和袁崇焕干起来。

    这个安排。满桂满意。候世更满。两人都没么意见。

    见两人都没有意见。袁崇焕接着道:“本督是兼程而来。鞑子可能还不知晓。如果鞑子攻击我们。到时本督突然竖起大旗。就可能对鞑子造成震慑。进而动摇他

    的士气。所以。本督希望满军能收起军旗。让鞑子迷惑。如此也会令他们战意不坚。”

    袁崇焕说的有道理满桂点了

    袁崇焕又道:“此是在京城脚下。城中有十万禁军。四方又有勤王之师纷至沓来。鞑子不知虚实。所以绝不敢倾尽全力与我死战。”说到这儿。袁崇焕向候世禄看去接着:“激战正酣之时。候将军适时出击。定然更叫鞑子惊疑。也就更无与我死战之心。如此一来。尽管敌强我弱。我等仍然可与鞑子相持。只要拖上个几日待辽东大队步军赶到。那就没什么可了。”

    袁崇焕的目光坚定柔和。但候世禄却感到脊梁沟有点发凉他立刻道:“大帅放心。末将定与鞑子死到底。”

    袁崇焕又把目光转向了满桂。道:“本督早来一日。正全力开挖壕沟。防御方面要比满将军做的好些。鞑子转眼即到。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满将军可与申书商议。把广渠门的火炮调往德胜门。”

    申尚书是原兵部左侍郎申用懋。崇祯将王恰给逮了起来。这个时候自然没人愿意钻营兵部尚书这个空出来的位置。所以就按部就班。由兵部左侍郎申用懋顶了上来。

    对这个提议。满桂然欢迎所这次会面气倒还可以。

    大军如蜿蜒的龙缓缓的移动着

    尽管寒风凛。但皇太极骑在马上神色却是从未有过的开朗。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大军进驻牧马厂。后分数路。分别向彰义门天津密云居庸关良乡固安推进。这么做没别的。主的目的就是破坏。什么的方的房子气派漂亮。那就把它烧了。把那儿的人一个不剩都杀了。

    制定这个计划之。自然要确定一些目标。其中最保守的一个就是大军杀到北京城下。大肆烧杀掳掠。然后迅速脱离。力争全身而退。实际。虽然这是保守的目的。但只要做到这个。皇太极也就心满意足了。不管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