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九章 死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九章 死战 (第3/3页)

合体。

    羞耻因为和赵率教比,他朱国彦简直猪狗不如,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率教是怎么来的,有点脑袋的都知道原本以为赵率教会原路返回,即使不直接回山海关,也会回最近的村镇安歇。但赵率教没有率教带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士兵驰援遵化去了。

    这么去遵化,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但不管什么结果,将来都没他的好果子吃。如果赵率教创造了奇迹,守住了遵化,那他自然难逃法网;如果赵率教死了,遵化也没守住,袁崇焕能饶得了他?

    惴惴不安中转了大半夜,朱国彦这才恍恍惚惚地睡去。天光放亮的时候,他被朱彤唤醒,当听朱彤说,副将朱来同和其他几位将领跑了,然后就是士兵和百姓开始大规模逃亡,顿时睡意全无。

    看着洞开的城门,看着人人脸上惶恐不安的神色国彦追悔莫及,他知道三屯营完了。

    朱国彦脸如死灰,木然半晌后,他吩咐朱彤传令下去,打开库房将所有粮秣、物资全部分给将士和百姓,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不走的就焚毁,而后便与夫人张氏双双投自尽。

    详细询问过莽古尔泰派来的信使皇太极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真是太险了,以赵率教和麾下四千轻骑的表现果没有这个不可思议的意外,那他们就太危险了。

    这真是天大的吉兆,而且,最令皇太极开心的是,前者朱国彦,后者王元雅。有了这些人,即便赵率教这些人再勇武十倍,也无济于事。他们此番冒险,求的不就是让王元雅、朱国彦这些人对付袁崇焕吗?

    皇太极信心大涨。

    初二,一整天,按照范文程的建议,皇太极令将士们吃饱喝足,然后围着遵化城纵马狂奔,同时时不时就派人高喊:不投降,破城就屠城。

    这个口号本来就是他们一贯的行动指南,但在经过日前的两场激战之后,对范文程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很多人都有问,包括皇太极。

    范文程笑着解释道:“大汗,这个不是给城里的百姓和普通士兵听的,而是给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听的。这些人是不经吓的,在目前的情势下,王元雅已经没了起码的威望,只要这些人闹起来,遵化非乱不可。”

    十月二十八日,接到了山海关送来的警讯之后,袁崇焕便开始了密集的部署。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不是说带着人走就能带着人走的,因为这个警讯也有可能是假的,现在还不能排除这是皇太极为了谋取宁远而耍的一个大阴谋。

    如果皇太极本人不在入关的八旗军中,或者说入关的八旗军实际上只有一两万人,而其余的多是蒙古人,那辽东精锐一走,建奴必然趁机攻取锦州和宁远,甚至是山海关。

    不论如何,这一手都非常厉害。

    一切都布置完毕,十一月初一,袁崇焕带着宁远的五千关宁铁骑到了山海关。与此同时,祖大寿率领四千铁骑则进了宁远。

    初二上午午时,帝的圣旨到了山海关,但袁崇焕却没有立刻入关,他在等,在等赵率教的消息。

    初二傍晚,消息终于来了。

    赵率教在离开三屯营的候,他派了一名亲信将校回转山海关,说明情况。

    这非常重要,们没能进入三屯营这个意外也就极大地意味着遵化和三屯营都守不住,身为统帅,袁崇焕势必要另谋对策,早作打算。

    崇焕没能见到那名将校,他死了,死在了永平,他跟永平守将李三成说明了情况之后就死了,累死的。

    永是受赵率教节制的关内城防,李三成不敢怠慢,立刻命人飞马去山海关报信。

    知道朱国彦闭门不让赵率教入城,袁焕气的几乎目眦尽裂。听到这个消息,比听到建奴入关更让袁崇焕心惊,他太在意赵率教的安危了。现在,袁崇焕唯一的期盼是入关的不是八旗军的主力,而真是皇太极在跟他耍阴谋。

    但这个可能……崇焕恨的心都要蹦出血来。

    压下心头的忧虑和怒火,袁崇焕继续按兵不动,同时开始调整部署令祖大寿调集重兵,做好一切入关的准备。

    如果皇太极真的入关了,如果赵率教战死,那不论在公在私都将是殊死一搏!

    范文程看的很准,遵化确实乱了,但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袁崇焕当年守宁远的那会儿也是这个样子。只不过,那时袁崇焕能够弹压下去,但这一刻,在遵化,别说王元雅没这个心,就是有这个心,他也没这个力。

    望着城内冒起的滚滚浓烟,范文程道:“大汗们可以攻城了。”

    皇太极这方面的经验还有限,他有些不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范文程笑了,笑的很开心,他道:“大汗,进城后您就明白了,一定会有人来跟您这儿邀功的。”

    皇太极也笑了,笑的也很开心。

    初三未时,攻城战开始了。

    攻城战开始了,皇太极和范文程却笑不出来了,他们万没想到,攻城战竟然是这样的惨烈!

    三波潮水般的攻势次被击退。

    还好,遵化城中内乱又起火的地方越来越多。皇太极下令,继续猛攻。他清楚给这些人缓过气来,清除了内奸城之战势必会更加艰难。

    薄暮时分,前锋终于突破了城墙,洞开了西城门。

    皇太极松了口气,他以为攻城战结束了,但他错了,攻城战现在只是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而已。

    如今,参与抵抗的,平民要比士兵更多,他们在各个街道、小巷里,与搭子兵殊死搏杀,直至流尽最后的一滴血。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在这样的时候,王元雅也变了,他这个文弱书生竟然也溅的满身是血。

    那是鞑子兵的血。

    身边已经没有了一个人,喊杀声似乎远了,又似乎更近了,王元雅一个人回到了巡抚衙门。

    他从容走进衙门,从容走进书房,又从容地将一条白绫悬在房上,接着朝东城城门的方向拜了三拜,随即踏上高凳,将头伸进已经挽好的结里。

    城破了,一路行来,皇太极的脸上没有丝毫喜色。这一战,他们竟然付出了五千伤亡的代价。只不过,这五千伤亡的多是蒙古人而已。

    屠城之后,皇太极没有立刻进兵,他下令军队就地修整。

    初三,夜,距三屯营还三十多里,袁崇焕派出的探马遇到了赵率教派回送信的人: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士兵,他是四千轻骑中年龄最小的。

    青年名叫李双虎,赵率教给他下了死命令: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的任务就是把发生的事告知大帅袁崇焕。

    探马是怀抱着李双虎回到山海关的。

    “大帅,您一定要给大将军报仇啊!”一见到袁崇焕,李双虎哭跪在地,泣不成声。

    一见到李双虎的神情,袁崇焕就一个趔趄,差点跌坐在地上。及至听到李双虎的话,袁崇焕好悬没有疼昏过去。在辽东所有的将领中,袁崇焕最器重的就是赵率教,而赵率教也从没有辜负过他。

    同样的事,如果坐镇辽东的不是他袁崇焕,赵率教绝对不会这么做,而赵率教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件事对他袁崇焕太重要了。

    可以说,赵率教忠于的不是朝廷,而是他袁崇焕,这或许是另一种知遇之恩。袁崇焕清楚,让赵率教死容易,但要让赵率教不顾手下士兵的死活,那是千难万难。但今天,为了他,赵率教和四千兄弟一同捐躯。

    山海关悲声一片。

    袁崇焕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老将军朱梅、祖大寿、何可刚、郭广都默默坐在厅堂里,等候着袁崇焕出来。

    朱梅由于年事已高,退休有几年了,但这一次,事起非常,袁崇焕又把朱梅给请了出来。一旦确认真是皇太极率领八旗精锐入关,那辽东也要精锐尽出,而这就需要朱梅这样的老将军坐镇宁远了。

    一个时辰后,袁崇焕从屋子里出来,眼里布满了血丝。

    在主位落座之后,袁崇焕神色肃穆凝重,扫视了四人两眼,他缓缓地道:“诸位,现在已毫无问,确是皇太极率领八旗精锐入关了,本督明日也要尽起辽东精锐入关,此番务必要把入关的建奴全部留在关内。”

    这是必然的,四人都默默无语。

    袁崇焕又道:“老将军、郭大人,辽东就拜托两位了。”

    朱梅和郭广都站起身来,道:“我等定不负大帅之托。”

    这几天来,他们一直就在商讨可能的各种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现在,他们又详细商定了各种行动的细节。

    当晚,朱梅和祖大寿回返宁远。其中,由朱梅镇守宁远,而祖大寿负责调转需要随后入关大队步兵。

    山海关由郭广镇守。

    第二天天一亮,十一月初五,袁崇焕亲率五千关宁铁骑入卫。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