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交锋 (第2/3页)
权限的。
当时他极为愤怒。给了袁崇焕那么大的权力。怎么兵变还一处接着一处呢?在阁臣面前对袁崇焕发怒的时候。他才知道袁崇焕管不到蓟镇的事儿。才清楚军镇里面的权力隶属关系是多么复杂。
那会儿。崇祯的脑已经不热了。对袁崇焕的看法也已经变了许多。自然不会再让袁崇焕拥有他当初想给的权力。
现在。对毛文龙。也是如此。制衡是绝对必要的。可毛文龙的事儿。实在是不好办。思来去仍然没个头绪。崇祯决定还是找人商量商量。
找谁呢?
现如今。通过认真考察。崇祯终于有了自己信的过的大臣。不过有的奇怪。他们都还不是臣。
这两个人一个就是给崇祯讲罗雀捕鼠故事的礼部左侍郎状元周延儒。一个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周延儒冒出头就因为有关粮饷的说辞对了崇祯的脾胃。外加自身的条件又无一不出众;而温体仁出头。则是因为他成功的在崇祯眼里塑造了自己孤臣的形象
仁。万历初年生人。字长卿号园。浙江湖州归安人。
温体仁是浙党领袖一贯的门生但温体仁却和浙党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温体仁与任何党派都没什么关系。阉党无限风光之时。温体仁虽然在朝。但却几乎看不见他的身。现在东林党风光了温体仁还是没去凑这个热闹。
这位温大人是典型的政坛孤。
万历二十五年温体仁中举。补士弟子员。二十六年中进士。为庶吉士。二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四年升少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事。次年回礼任左侍郎。七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初迁礼部尚书。协理事府事。崇祯元年作为皇帝振作治政的征温体仁侍读学士的身份值经筵。有机会给皇帝讲讲课。
总温体仁
之前。虽略有。但仍然籍无名。不过。机会准备的人的。温体仁就是这种有准备的人。所以他抓住了机会。
会出现在去年十一。是因为内阁大臣刘鸿训出事。从而引起来了的。
登基之后。第一次组建内阁。崇祯怕被人骗。怕大臣们结党营私。所以独出心裁。用枚卜的方式选阁臣。
当时逆案还没有定。许多阉党中人都还身居高位。宗道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随着逆案的进展。由于来宗道曾经是阉党圣典《三朝要典》的编辑。而被东林党人大肆攻击。并于六月被罢免。
来宗道被。周道登接替来宗道。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但周道登年纪既大。人又实在是太过昏聩。所以在内阁实际掌权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阁臣刘训。
这一期间。刘训做事刚正果断。他罢斥了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孙之獬阮大等人。
朝廷做"。像温仁这样不拉结派的人。极少极少。而刘鸿训罢斥的这些人成分又很杂。他们各自都还有不少坚定的战友坚守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
一开始。刘鸿训深崇祯的赏识。所以那些想把刘鸿训整下去的人一时还奈何他不。但想到。十月的时候。刘鸿训却载在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上。
九月末的时候。惠安伯张庆臻被命总督京营。但在皇帝给他的诏书中竟有“兼辖捕营”这样的内容。按朝廷成例。总京营者不的兼辖巡捕军。免兵权过集中。因此。上述的任命是重违制的行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何况还是多别有用心的群众。提督郑其心立即向皇帝提出非。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自蓟州兵变的事儿发生后。崇祯狂补老祖宗有关制衡方面的帝王术。对这方面的事儿特敏感。所以也就特生气。立即要追究责任。
诏书自然是以皇帝的名义下的。但事实上却由内阁预先起草好的。崇祯只是负责最后的审。
崇祯虽然勤勉。学习极其刻苦。但皇帝总揽天下大事。日理万机。像京营总督不能兼辖巡军这样的琐。还是不太清楚。所以也没发现问题。批了。但对内阁及兵部而言。这样的事就是大错误了。官已做到大学士这分上。就应该知道这些具体规定。绝不应该出错。现在出了这样的错误。说轻一是疏忽。说一点则是难以开口的大问题了。因为这涉及到京师的兵权。
处理的结果是一位叫田嘉壁的中书舍人。被逮捕下狱。罪名是妄改敕语。但这自然是冤枉。而且是天大的冤枉。田嘉壁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妄改这样的件。而且中书舍人也只是负责誊写。即使想改。恐怕也无从改起。
这里面的事即便崇祯不清楚。但还有那么多眼睛雪亮的群众呢。他们是不会让田嘉壁蒙冤的。给事中觉斯上疏说:“此事由兵部拟稿再送内阁辅臣审定。中书舍人写。因此仅处理中书舍人一人。不合情理。内阁和兵部也应追究责任!”
崇祯的个性本就多疑。仔细一想此言也有道理。亲自赶到便殿询问那些内阁大学士。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没曾想。大学士们个个都说不知道。崇祯不禁大怒。令廷臣劾奏。这样一来朝廷就像炸开了锅热闹非凡。
李觉斯又立即上书说刘鸿训接受了惠安伯张庆臻的贿赂。御史吴玉也上疏说妄改敕书一。是由刘鸿训一手操纵的。
崇祯非常细心。他亲自去查阅内阁的有关文书发现在兵部呈进内阁的揭帖原件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刘训的批语:“西司房。”
这说明刘鸿训是看这份文件的。并明确批示把这份揭帖下到西司房(制敕房)去的。一发现这个。崇立即下令内阁。说事情已十分明白。要内阁立即拿出处理意见来。
谁都清楚。这件事质就是个失而且失误的节还有很多个现在皇帝要上纲上线。显然是小题大做但这个时候。崇祯什么也听不进去。他下令:大学士刘鸿训撤职削籍。戍代州。兵部尚书王在晋削籍。惠安伯张庆臻因是世袭之臣。被停3年。以示处罚。
此案很有点糊涂账的味道。刘鸿训即使有罪。也不至于要被处罚到这种的步。崇祯一直想要在朝臣面前保持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但在实际处理事情上。却痕迹太重。很容易落在有心人的眼里。
温体仁正是这样的有心人。
刘鸿训走了。自然有人替补上来。于是又一番龙争虎斗必然就要上演了。
这次不是枚卜。而会推。大家举。处置刘鸿训的第十天后。十一月初八。崇祯下令廷推阁臣。
结果。朝廷大臣推举了吏部侍郎成基命礼部右郎钱谦益以及郑以伟李腾芳孙慎行薛三省以宏罗喻义王永光等12为候选。
朝的事。只要有利益在。就猫腻在。进入内阁。当官干啥来的不就是为了位极臣吗?而进内阁。就是位人臣必须的一步。所以那猫腻有多大就可想而知。
朝里。一个人掌握的权力大小和官职自然有直接关系。但却不是根本。掌握权力大小的根本是在于影响力的大小。
这种影响力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朝中官员的影响力。另一个层面则是对皇帝的影响力。
像是推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名。而与之的礼部左侍郎周延儒。甚至是顶头上司。连门都没进去。连个资格都没弄到。
这就是对朝中官员影响力的体现
现在是东林党当道。温体仁这位大孤鸟就不说了。但周延儒也是东林党人。而且底子比钱益更厚。却连个入门的资格都没混到。这就要问个为什么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钱谦益除了礼部右侍郎。他还有个身分。钱谦益号称东林浪子。东林党在朝中的领袖。
这次会推阁臣。钱益志在必。但之势却并非我其谁。他有一个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周延儒。
面对周延儒。钱益有两个劣势:一个是周延儒是状元。而他不是。这是非要的。而另一个就是周延儒比他更会讨皇帝的欢心。但是。虽两个劣势。钱谦益却有一大优势以扭转乾坤。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他能力提前做掉周延儒。让周延儒连跟他争一争的资-都没有。
周延儒如气闷。自然可想而知。但他有气也没处撒去。他没。一点都没有。但就在他最孤立无助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贵人出现了。
这个贵人就是顶上司温体仁。
温体仁是个大孤鸟但不是个简的大孤鸟。而是个修炼成精的大孤鸟。他的那双眼睛已经锐利到可以洞察一切。
温体仁找到周延儒。说朝廷的的最不怎么平。他想踩踩。
这时候还有人帮忙。周延儒自然是高兴但对温体仁踩的的法子却没抱什么希望。
第二天。温体仁上。弹劾钱谦益。揭发钱谦益在天启二年主持浙江乡试时。曾关节受贿人品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