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失望 (第2/3页)
法。但放在崇祯身上。那就是不在位不知事情有多
对这个被祖父和哥哥胡整了了数十年的烂摊子。崇祯早在即位之初就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即位之后。自己真正管事了。他才蓦然发现。事情之艰难朝政之糜烂还是远远超出了他先前的想象。
有。更有天灾去年冬十月。丑。刚刚登基不及两月。南京就的震了。死人无数而更为严重的还是陕西大灾。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等寇蜂拥而起。来越大。
吏治民生夷情。备。简直事堪忧。太难了。崇祯愁的是一筹莫展。即位之初。那种沉积独断。除奸逆。一扫乾坤。想望天下治平的激昂心情。现在已经一扫而空。
事情艰困的根子都在吏治。但吏治又是最难治理好的。
难也要做。仿效朝“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的光辉口号。崇祯一边大声疾呼“文官不爱钱”。一频频召见群臣。思谋对策。
那个让崇祯击叫好的奏折说的就是这事儿。是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写的。
大监王承恩在一侍立。见主子难的这么高兴。他在一旁也是笑模兹的。
“王承恩!”然叫道。
“奴在。”恩赶紧应道。
“去把韩一的官拿来。”崇祯吩咐道。
官簿就是个人档案可这东西在吏部。但王承恩奔都没打。立刻出去吩咐小太监赶紧吏部找人取。
不到半个时辰。韩一良的官簿取来。王承恩呈上。崇祯打开一看。果然不错。这个韩一是以清官第一的考绩被提升为户科给事中的。
也只有这样的清官。能写出这样的奏疏。崇祯很是兴奋。
第二天一早。群臣集。
列里两相众人心都有些疑惑他们见这位整天不是愁眉苦脸。就是故作深沉的皇帝今个儿却是满面红光很是兴奋。
这是怎么了?什么事能让皇帝能兴奋成这样?
见礼已毕。崇祯随即吩咐道:“韩卿家。把你的奏疏读一遍。”
“是。皇上。”韩一良出班。躬身接过王承恩送过来的奏疏然后转过身来双手把奏展开。高声读道:“……陛下平台召对。有『文
不爱钱』语。而何处非用钱之的?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的不以钱偿。以官言之。则县
为行贿之首。事为纳贿之尤。今言者俱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廉?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之费无虑数千金。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出。而欲守令之廉。乎?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伏乞陛下大为惩创。治其尤者。”
众人一开始听着。都不觉暗自点头。韩一良通篇都在论证爱钱有理。说出了他们的难处。都心有戚戚焉。
及至到了“臣两月。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众人开始有点不爽。这家伙也未免太沽名钓誉了吧。
等听到了韩一良最后给出的药方子。众人就不是点不爽。而是大怒。因为照韩一良前面说的。理应推导出的结论是大幅提高他们的俸才是。
这个世界上。哪有既要马儿跑。却又不要马儿吃饱的道理。但朝廷一直就是这么干的。而不仅如此。那点俸禄本来就够可怜的了。根本就不够用。朝廷竟然还嫌不够。还要克扣。
我日你姥姥的!
克扣的法子就是在做文章。
以一个县太爷为例。每年名义上俸禄是九十石大米。但实际上是领不到这个数目的。按惯例-个月只能领一石大米。这叫本色;其他的银子宝钞布胡椒什么的顶。这叫折色。
先说宝钞。这个东西一直就严重贬值。正常的情况一般是贬六成。但朝廷逼着官员们宝钞折色。所以折色的越多。亏的也就越大。
现在宝钞这个败家玩意虽然没了。但依旧不耽误朝廷继续克扣他们。克扣的法子就是高价折色。朝不管拿什么折色。最后-折成大米。而这其中就有猫腻了。比如布匹。价三四钱银子一批的粗布。朝廷愣是十几倍十几倍的给你提价。
我再日你姥姥
所以。也就可想而知。众大臣们到韩一良这个王八蛋为了讨好皇上。最后给出的方子竟是要严惩他们。你说。这又叫他们如何不怒?
众人也都知道。韩一良这个王八蛋也就是为了讨上欢心。实际上屁用都没有。现在这个状况。让皇上提高。那不现实。但要说严惩他们。那就更不现实了。最多不过是抓两个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