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皇 (第3/3页)
就翠儿这个骚狐狸打了几个。今晨入宫日讲。就在绿尼大轿中睡着了。想必那些混蛋
此没敢叫醒自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会在新君心中留下多不的印象。
对这位年轻的皇上。周道登早已诚惶诚恐。皇帝单枪匹马入仅两个月多一点。就迫死权倾天下的九千岁。现在那些曾骄横无比的阉党中坚:五虎五彪十十孩儿四十孙等人。早已都是待宰的羔羊。什么时候处置他们。也就皇帝一话的事了。
一朝天子尚且一朝臣。又何况是魏忠贤这等阉逆!
和许多人一样。周登也毫不怀新皇登基后。魏忠贤必的失势。但他也绝没料想到。皇年纪轻轻。却在登基仅两个多月后。就如此兵不血刃。干脆利落的完成了这件惊天动的的大事。
新皇帝的厉害之处止此。为对先君表示敬意。一般不会将魏忠贤处死。有的甚至连财产都不没。只是削职了事。但新皇帝显然与父亲光宗皇帝完全不同。
不处死魏忠贤。其实已无轻重。而且站在新皇帝的角度。仅仅为了对哥哥天启皇帝表示敬意。他也大可不必处死魏忠贤。但新皇帝却在大局已定后。还逼的魏忠贤自杀方才了事。
对于皇帝处死魏忠的意。周道登当然不会幼稚到。以为是皇帝陛下嫉恶如仇的缘故。皇帝处死魏忠贤的用意。在他看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给魏忠贤留下一死灰复燃的机会。
虽然魏忠贤死灰复的机会几近于。但只有死才是绝对安全的。才是绝对没有任何威胁的。
在周道登看来。这就是皇帝陛下信条。
父亲光宗和哥哥宗皇帝完全不同。新皇帝决不会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挑战他的权威。换句话说。就是新皇帝有点翻脸无情。刻薄寡恩。
这就是几个月来。周道登对新皇帝就近观察所的出的结论。
既然心里这样看皇帝陛下。那首辅大人一想到“有朝一日……”的话又怎会不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看到周道登战战兢面如土色。朱由检不禁厌恶的瞪了一眼。问道:“你怎么啦?”
“微臣……”周道只觉舌头转不过弯来。油光额头渗出了丝丝冷
“上天示警。难道朕有什么做错了吗?”朱由检大度的问他的阁臣。
四位阁臣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敢回答。看来今天的日讲的改作御前会议了。
皇帝陛下有什么过错吗?没有当然没有!新皇登基这几个月来。除阉党。平冤狱。定逆案官绅士民无不拍手称快真可谓朝野拥戴。万象更新。确实没什么过错但们也都清楚前摆在新皇帝面前的有四大难题。
其一是边患。被朝廷视作“虏”。奴”“么么小丑”的建奴。如今在奴酋皇太极的统领下政通人和。兵强马壮。不时侵犯边境。其二是饥民。连年水旱灾害。流民暴乱不断。已愈演愈烈之势。
其三是财匮。边防需要钱。平乱需要钱。赈灾需钱。机构开支需要钱。皇家用度更需要钱。但百姓却已不堪重负。国库更早已名存实亡。国库如今只是个有赤字。没银子的空房子。
最后是朋党。做官的想的不是国。忧的更不是天下。人人行不顾言。不顾行。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这四大难题息息相关。互为表里。一个处理不好。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无穷的大祸。
四大难题满朝文武几乎无人不知但却没人向新帝明言。他们谁都想让皇帝知道。但谁也不愿由自己来说。都希望别人能说出来。于是。阁臣之间就形成了你不傻。我也不傻。你不说。我也不说的局面。
四大难题早晚爆发。而且现在就已频临爆发的边缘。如果一直不说。那等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时。他这个首辅必难逃失职之罪。必须说了。
周道登一面在心里痛骂钱李刘三人大大的狡猾。一面运足底气。准备触触皇帝陛的霉头。
首辅大人终于开口说话。可话出口后。却不是他真正的意思:“昨夜月食。显然是天示大行皇帝的过失;今晨天色血红。自然是天告陛下江山光辉灿烂。红红火。是除旧布新。我大明江山中兴的大大吉兆。”
“难道朕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朱由检语气不善。他不喜欢这种阿奉承的陈词调。
“这……”周道登的舌头又开始不了。
四人之中。刘鸿训和周道登年纪相若。都已六十开外;钱龙锡和李标年纪小些。都不到五十。其中钱龙大些。今年四十有九。李标小钱龙锡三岁。今年四十六岁。
既进了内阁。那就没有不想争这个首辅的。四人中。相对而言。刘鸿训最耿直。周登最无能。钱龙锡最稳重。而脑筋反应最快的则是李标。
就在首辅大人舌头失灵之际。李标脑筋转的飞快。他以比钱龙锡快了一的速度抢的了先机。
李标说皇上还不能高枕无忧。微刚刚接到辽东巡抚毕自啸的奏章。毕自啸在奏章中奏道。户部已拖欠了四个月的粮饷。将士们怨言腾沸。恐将成哗变之势。如果发生兵变。建奴要是乘势来袭。山海关难保。
是兵灾的征兆。李标说完。朱由检当即大为光火。严厉斥责户部。为什么不及时发放饷?
朱由检想自己登基伊始。勤图政事。废寝忘食。而臣下竟如此误事。于是盛怒之下。就要即刻拿户部问罪。
李标刚才只是匆匆出问题。至如何解决。别说是他。满朝文武就是挨个扒拉。也没人能想出一个真正切实可行的办法。何况。即便万里有个一。真有聪明人能够想出来好办法。却也必定不会说出来。
既然是聪明人。又会讨不自在?
李标知道。财库空虚。户部虽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支应辽饷。户部即便有心。却也无力。责罚他们既没用。更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