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荒诞 (第2/3页)
焕早就有见于此。所以锦州城筑的坚固。准备的充分。士兵训练有素。将帅用命。粮等守城物资储藏充足。
锦州解围之后。城尚有余粮三万数千石之多。由此可见。袁崇焕对锦州准备的多么充分。
另一个活路是皇太极方面的:在酷暑出兵本就是兵家大忌。不仅极其影响士气。更因为水势极大。阻断道路。粮转运极为困难;而且。在八旗大军到达之前。锦州守军坚壁清野。所以八旗军来么也抢不着。一切都要靠从后方转运而来。
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想要长期困锦州是不现的。
这些形势。袁崇焕自然是清楚。但袁崇焕清楚。却并不代表兵部。不代表朝廷清楚。[下载本书请登陆……]而且他们即便清楚。也会装糊涂。因为不救援锦州是一件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事。
了解细节需要耐心。更需要学识。但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书呆子。他们既没这个耐心。也没这个学识。但喊口号却很简单。所以有效:不论怎么说。不救人就是不对。
种声音。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压制。如果不压制而任其泛滥。那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想压制也已经不可能了。这就是所谓的群氓政治。
面对这些。袁崇焕能怎么办?不过。好在袁崇焕虽然是辽东巡抚。主掌辽东事。但打仗却不仅仅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上头还有兵部。兵部上头还有朝廷。很多人都能参一进来。
战事的一开始。袁崇焕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所以他只是实话实说。如实禀报:“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
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而远救锦州……”
朝廷里有很大一批人他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就是靠着反对某些人而活着的。袁崇焕自然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何况袁崇焕又送了他们这么一个大义凛然的好借口。
理所当然的。实话实说的袁崇焕遭到了迎头痛击。于是痛定思痛。袁崇焕开始变的聪明了些。他提出了很多救援的方法。
比如。“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寡法-深入未卜存亡……”“又募川浙死卒铳炮夜警其营……”“又令傅以舟师东出而抄其后……”“令王喇嘛谕虎酋领赏夷使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入援。无所不用其力……”……
这显然都是搪塞之。难杜悠悠之口。袁崇焕不的不一再加码他接着又提出:“时内臣茂霖总兵桂统关兵一万到亦非当夷者。今于万中选二千。关外选二千共四千为奇兵。令尤世祖大寿兵抄道而东出敌后击之。此行决一死战或可志……”
这显然还是在做面子功夫孙传庭不用想也知道。袁崇焕势必会授意满桂:敌兵势大。不可力敌。只可相机行事。
这等门面功夫当然瞒不过朝中的多才智之士。崇焕面临的压力不减反增。越来越大。不以。袁崇焕最后使出了撒手。他上疏:“……若锦失。奴必以困锦之兵困宁。与中右一路乘胜而下即及关门。彼时罄天下之力与之争于关前。何如及今与之于宁锦?臣意责令三屯总兵孙祖寿。蓟镇挑选马步精兵一万五千而任其自择。关外精锐已绊于锦。今只可五千合之宁城三万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实。满孙二帅直则为前后横则为左右;总兵尤世禄为前锋。臣自行劲后。且敕督臣阎鸣泰移镇宁远。抚臣刘诏调保昌之兵。以保定总兵移镇山海。抚臣张凤翼调宣之兵。以昌平总兵移镇通蓟。俱为关宁后劲。又敕内镇臣刘应坤居中。及陶文等前后策应。再敕政协臣李春整顿京营军马以备缓。及敕关臣梁梦环为监军。来催督连营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