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招人 (第2/3页)
灵,他们把不大的空间发挥到了极致,把这三个巷子摆弄的曲折多变,那可是移步换景,只要稍微动一动,眼前的风景就换了个天地。
楚春申君黄歇墓、宋代的松风亭都在北大街,给这个商业气息极其浓厚的古街添上了一抹重重的人文的气息。
孙国清和王元程都最喜欢这儿,因为他们俩,陈海平把北大街的犄角旮旯反反复复足足细细看了三遍。
明天就要过年了,二十九这天没人出去,都在客店里准备过年。在所有这些准备的活动里,其中有一个很是让人紧张。
这个让人紧张的东西是几条鱼,是几条河豚。
河豚为洄游于长江下游江阴、靖江一带的含有剧毒,但味道极为鲜美的鱼类,江阴人胆肥,早在春秋的时候,他们就掌握了可食河豚识别技能,独创了一套采食规矩和烹饪技法。
虽说掌握了方法,但吃河豚仍然是非常危险的,江阴人一直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可见吃河豚是多么危险。但尽管这么危险,人们仍然是照吃不误,由此可见,这河豚肉是何等的鲜美。
过年了,众人都兴高采烈地过了热闹万分的年。
江阴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春申君黄歇传楚化至江阴;以后东晋与南宋两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吴化更趋繁荣。
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当然非春节莫属。
大年初一,街面上很清静,出来的人都是走亲访友拜年的,但到了初二,可就了不得了,江阴城整个都动了起来。
江阴城的富商大贾几乎都在自己的铺子门前搭起了戏台,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比武,那家的戏台看的人多,那家就有了面子。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打广告的机会,所以家家下力,家家的戏台都好看。
锣、钹、响铃、小鼓、三弦、琵琶、竹笛、萧、笙、中胡、阮、扬琴,还有许多说不出名字的乐器在几乎每一个台子上都被弹奏吹响。
除了这些富商大贾,街上还有很多三五好友和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小团体的演出,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大街上,最热闹的,吸引人最多的不是这些丝竹之音,而是舞蹈。
鱼篮虾鼓舞,由3人边走边舞,唱民间小调,动作韵律和风格来自江南水乡的渔民,讲究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