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八章 凭吊 (第3/3页)
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一定认为季札这个人特虚伪,特矫情。
季札所在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名声远远重于生命的年代,为了声名,人们可以把头颅轻掷。记得那一世在高中读到《信陵君窃符救赵》那篇文章时,陈海平很困惑,他不明白侯赢为什么要自杀,而信陵君又为什么不阻止。实际上,不仅他不明白,老师同样也不明白。
后来读书多了,他终于明白了。其实,不是明白了,而是理解了。候赢自杀与信陵君不阻止,那都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候赢杀身以报,如果信陵君阻止,那就是对候赢莫大的侮辱,候赢所作的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信陵君唯一能回报候赢的,就是要怀着一颗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他才对得起侯嬴。
那个时代有那么一种人,在他们心里,不认为默默无闻地活十年和活一百年有什么不同,他们宁愿像流星一般燃烧一瞬间,也不愿一事无成地苟活百年。
季札挂剑、候赢自杀、信陵君不阻候赢自杀,这种重言诺、轻生死的行为都是出自这种渴望像流星一样燃烧一瞬间的精神追求。
对于后世的很多人而言,那是一个不真实的时代,但它们确实存在过,燃烧过无数人的生命。
理想和世俗,那一种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更好?陈海平的心中还没有答案。他极端敬重后世的那位伟人,但对于伟人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却并不完全认同。他不喜欢一个太过干净的社会,觉得没什么意思。
祭奠过季子冢后,他们就在阴冷的风中喝着冷酒,谈古论今,好不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