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一十一章 潞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一十一章 潞商 (第2/3页)

的贵宾级澡堂子里一般都建有三个池子。

    王元程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友,自然没问题,陈海平没想到孙传庭竟然也下得来,坐得住,真牛人就是牛人。

    就他一个人坐在一旁的池子里,金子乾觉得很有排斥感,但试了几次之后却不得不放弃,他都怀疑那三位还是不是人,怎么能受得了?

    王元程已经知道陈海平对孙传庭的心思,陈海平征询过他的意见,将来蒙古之事由孙传庭来打理。孙传庭现在虽然还没有答应,但那也是早晚的事,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避讳的,闲聊了几句后,他道:“少爷,前些日子,潞安府申家的人来找我,他们也有意加入进来。”

    俗话说,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蒙古之行后,想来参一脚的商家比粪坑里的苍蝇还多,陈海平都一概回绝,他只允许那些商家加入依附于他们的下游产业,但这个申家不同。

    实际上,晋商最早的起源不在晋中的蒲州、介休、平遥等地,而是在晋东南的上党地区,也就是潞州、泽州、沁州等地。

    上党从来天下脊!

    上党地势险要,自古有“得上党可望中原之说”,其地势高极,与天为党,处于万山之中,车马难行。

    这样的地势本来应是兵家必争之地,与商贾扯不上多大的关系,但潞州产丝绸、泽州产铁,这两样东西让最早的晋商出现在这里。

    潞州产丝绸,璐绸名闻天下,洪武初年,潞州六县就有桑树8万余株,织机9000余张,那真可谓是“登机鸣抒者,奚啻数千家”。

    泽州产铁,品质又好,产量又大,潞州府长治县的荫城镇是北方最大的铁货交易中心。荫城镇的交易规模巨大,据说每年的交易额达上千万两之多,以致有“万里荫城”之说。

    潞商早期以盐铁为主,中期开始多元贸易,铁业、丝绸占主导,后期则以手工业制品为主。潞商的崛起始于盐铁、铁粮的交换,开中法的实施为潞商的发韧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地处河南、晋中、晋南交通要冲的地理优势则加速了潞商的发迹,并很快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商业集团。到武宗正德年间,潞商已经成为了大明朝举足轻重的商帮,而此时,晋中商人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更没有什么王家大院、李家大院。

    长治县中村的申家就是上党地区最大的商家大族,仅仅在中村老宅居住的子弟就有三十余户。

    申家在泽州有五处铁矿,而且申家不仅开采,还经营冶炼以及销售,完全是一条龙的产业链。在铁货的交易中心荫城镇,申家的商号福顺永的交易量就占总交易量的两成。另外,丝绸也是申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此外,申家还兼营当铺、客栈、花店、酒坊、醋坊、皮革等,其中当铺最具影响力,数量达32家,西安、临汾、河南、河北、江南均有分店。

    申家的产业要比王家更大,也更重要,但当日陈海平之所以选择王家,而没有考虑申家,是因为潞商整体上缺乏远见,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