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冒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七章 冒懵 (第2/3页)

是有点钱的,但和这个徒弟没法比,所以也就没有了图财的顾虑。

    初八,曲终人散,都走了。

    初九,陈海平、石头陪着老头子和大师兄吴昌全,四个人四匹马回到了新立屯。

    自从张居正故去之后,这二三十年,庄户人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那叫一个惨。

    过年了,城里还好,农村现在几乎看不到什么喜气,到处死气沉沉。穷啊,饭都勉强吃饱,谁还有心思过什么年!这些年,天灾不断不说,地租也由万历二十年的三成五涨到了现在的六成。

    富人老爷们堤外损失堤内补,而且还要加点利息,可叫穷人怎么活啊!没办法,不能活还是得活。

    陈家的佃户生活不比别家更苦,也不必别家更好,但今年似乎有了点不同,气氛不同了。这气氛不是过年的喜气,而是活力,十冬腊月的,大雪地里,随处都能看见踢腿打拳、锻炼身体的青壮和孩子。

    重文轻武是宋太祖赵匡胤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到了朱明王朝更是发扬光大,以致军户的地位比奴仆还低,生活水平更是跟奴仆没法比。现在虽说开始募兵了,但真去当兵的却大都是作奸犯科之徒和在家乡混不下去的地痞流氓、歪毛淘气,弄得当大明朝的兵比当妓女还可碜。

    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山西因为商业的需要原本武风很盛,但习武的人仍然被人看不起,视为贱业。只有像戴定国这种极为有名的拳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才会高些,但整个山西,像戴定国这样的又能有几人?

    一进村子,看到这种场景,感受到热气腾腾的气氛,不论是戴定国,还是吴昌全,他们都本能地感到兴奋。

    住到陈家堡多有不便,训练营还没有开建,陈海平就暂时把师傅安排到了姥爷家。到了余家门外,最先迎出来的是两个四十来岁掌柜模样的男人。

    稍胖子的姓王,偏瘦的姓李,他们都是三爷的人。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小如此,古今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