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头痛 (第2/3页)
了。”
看着兄弟,三爷默然片刻,然后问道:“海平,你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稍稍打了个沉儿,仰起脸,陈海平平静地道:“三哥,为了避祸,我不得不装成呆傻。为了打发时间,这一年来我想了很多事,如何赚钱就是其中之一。”说到这儿,陈海平笑了笑,道:“三哥,我发现我还真是个天才,想到了一些赚钱的好点子。”
到赚钱,三爷的眼睛亮了起来,他问道:“什么点子,说来听听。”
陈海平道:“三哥,贩茶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贩茶的难题?三爷有点不明白小弟的意思,他道:“质量好,价钱低,运输的途中减少损失,到时再卖个好价钱……”
陈海平笑道:“三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要想通过贩茶挣到尽可能多的银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茶包很大,重量却轻,所以运量有限,而且因为茶包大,遇到下雨什么的,损失也不小。这个三爷清楚,他道:“是运输的问题。”
陈海平放低声音,道:“三哥知道毛毡是怎么做的吗?”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惊愣片刻,三爷双眼放光,大喜道:“这个主意妙啊!”
陈海平道:“三哥,我给它起个名字叫茶砖,你看如何?”
三爷猛地挺身而起,他兴奋地直搓手,在地砖上来回走着。陈海平看着,三爷越走越慢,渐渐冷静下来。三爷是大商人,一辈子都买卖中打滚,这时,他明白了兄弟的意思。
茶砖是个极好的点子,但技术含量非常低,谁都可以效仿,所以点子虽是他们想出来的,但好处最多不过三年。三年后,这么好的一个点子对他们个人将没有任何意义,而如果要把这个好处长久地占下去,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深入边塞,建立起稳固的关系。
山西茶商最大的买家是蒙古人,蒙古人的主食是牛羊肉,不喝茶是不行的。现在还没有大商队敢深入到蒙古内陆去,买卖大都是在边境一带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