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福建的问题(下) (第2/3页)
如此重压下,他顶不住而弃台逃跑,也算是情有可原吧。事实上,在他之前,台湾巡抚衙门的大多数官员都跑了,他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才跑,已经是想当不错了。他最大的错误是,逃就逃了,干吗要把台湾人好不容易汇集起来的抗日巨款全都卷走,害得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手头经费严重不足,也使当时民心涣散。从这一点上说,唐景崧的罪过的确是有点儿大。
据我所知,回去后,清政府因为他曾经抗旨不遵而对其极其反感,官是做不成了,唐景崧只好回到桂林灌阳老家,过起了悠闲的日子。听说,他现在天天听戏下棋,表面上过得十分逍遥。不过,对于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人来说,这样的日子,显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而且,这个人跟我合作多年,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有抱负,有野心,我一直都认为,他只不过是在等待东山再起的良机而已。
如果要选一个能够镇住读书人的人选,我觉得,唐景崧是最合适不过了。第一,他是进士出身,在翰林院等部门,前前后后当了十八年的打杂小官,却在对法战争中建功立业,这在读书人当中是极其少见的,所以,在那些士子心中的威望还是比较高的。当年他弃台潜逃后,清政府虽然追究了他抗旨不遵的罪责,却只是把他打回家了事。要是换一个人的话,说不定早就被抄家灭族了。不为别的,唐景崧的威望过高,清政府如果责罚过严的话,肯定会引起士子们的不满。
第二点么,如果论起爱国热情来,唐景崧并不比其它人差,至少在秀才们中间,他的爱国心还是可圈可点的。要不然,当年他不会对中法战争付出如此大的心血,甚至于还想方设法与当时还只能算是叛乱军队的黑旗军联系上,共同对付法国人。弃台之举,情有可原,在那种压力下,我相信,清政府的官员中,有九成九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立刻放弃台湾,回去再过上高官厚禄的日子。唐景崧刚开始选择了抗争,并且还进行了相当的努力,已经算是不错了。我想,清政府之所以没有对唐景崧动手,可能也有这样一种心理在内,老婊子把台湾弃掉了,他唐景崧却为了夺回台湾,做过不少事情,多少也算是给老婊子争了一点儿面子吧。
第三点么,我相信,唐景崧一定会选择复出的,而且,为了雪自己弃台的耻辱,他一定会加倍努力投入工作中去。自打回家后,唐景崧天天以看戏下棋打时光,把很大的精力花在写书和写剧本上,这说明,他对清政府已经是心灰意冷到了极点,如果我们肯用他的话,有八成的可能,他会投到我们这边来的。
我能想出来的人选,也就唐景崧一个人了,如果你们也能想出更合适人选的话,那就更好了。”
想了想,张海洋有点儿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