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的问题(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的问题(中) (第2/3页)

想象中的老百姓夹道欢迎的热闹场景,相反,倒是有不少读书人聚众闹事,给我们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这些人大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对地方有着较大的影响,那些底层人士由于受到朝廷的愚弄,对我们也不大了解,他们判断一个政权的好坏,完全是通过外界来了解的。而所谓的外界,就是这些被他们认为是见多识广的地方头面人物。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个所占城市都留下一部分的兵力以维持秩序,而如此一来,我们的兵力就严重不足。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每个占领城市只留下勉强能够防守的兵力,等我们打到广东的时候,手中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个师多一点儿,就算凭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一定能够顺当的拿下广东,更不用说广西了。

    还有一点,闽北闽西一带还驻有约一万清军,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可是,却足够对我们形成威胁。这些兵力如果不清除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尽全力南下。共和国的陆军就这么一点点,能够派出来的,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派出来了,一旦这支部队出现状况,别说拿下两广和福建了,就是我们共和国的生存都会出现危机。

    因此,我认为,在没有把后方稳定好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向广东动进攻,顶多只能打到闽南一带,把那里的清军赶回广东得了。”

    刘一飞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他没有想到,福建的情况竟然是如此复杂,自己以前想得太理想化了。毕竟,大清统治已达两百多年,就算爱新觉罗氐再差再无能,一件东西用久了,多少会有一些感情的,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国人心中对大清的残存感情清除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清的统治,在初期几乎全靠部队,可是,自打中期以来,他们加重了在思想领域的控制。八股文的流行,本身就是给读书人套上了一个巨大的枷锁。这个枷锁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用金钱,用美色,用金灿灿的前途打就的。

    说老实话,大清对文人的控制虽然严格得半死,不过,对他们还算是优待的。秀才就是再穷,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见官不跪,上公堂不跪,充分地满足了那些读书人的自尊心。自打清中期以后,文人就从来没有掀起过值得大书特书的波澜,大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几次起义,都跟读书人搭不上边,挺简单,读书人是即得利益者,自然不会去破坏自己的好处了。这世道,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现实,可以说,爱新觉罗氐,成功地把那些文人给阉割了。

    问题是,这些擅长八股文的家伙,办起利国利民的事情来,的确没啥能耐,可是,搞起破坏来,却远比一般的老百姓要强得多。原因挺简单,他们掌握着笔头,掌握着舆论的方向,可以对他们周围的老百姓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大清的愚民政策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