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第三次中日战争(中) (第2/3页)
“金刚”号和“比睿”号是同一型号的军舰,铁骨木壳,外覆装甲,重两千两百多吨,最高度十四节。以这样的两艘军舰,显然是无法守住这个重要水道的。不过,遭受三次重大打击之后,日本海军力量已经大损,也只能派出这样的规模了。
除了这两艘军舰,东京湾内还有几个港口驻有海军,其中,“镇远”号带着两艘军舰驻守东京港,“扶桑”号带着两艘军舰驻守横滨港。自打连着被中国人打了三个耳光以后,日本海军能拿得出来的军舰实在是不多。“镇远”号是日本鬼子从在清朝手中缴获来的,满载排水量达七千三百多吨,现在竟然已经成了日本海军的中流砥柱,是日本海军用于海防的最重要一环。这些个日本鬼子,把军舰弄到手后,为了向国民炫耀其赫赫战功,竟然连名字也不改,直接就叫“镇远”号了。这家伙,拥有四门三百零五毫米克虏伯后膛炮,理论射程达十公里,在君权级战列舰出现之前,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军舰,曾经跟“定远”号一些,构成了大清的海上防线。不过,这防线太不经打了,甲午一战后,“定远”号自沉,“镇远”号触礁后被俘,日本鬼子对其进行了一年多的维修后,终于把它派上了用场。
钱三江虽然知道,在东京湾内有着众多的猎物,而且,在东京、横滨、川崎等地,还有几个对日本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造船厂,有些造船厂已经在开始生产万吨级的战列舰,可是,他并不想着冒然进入。第一,在东京湾内,聚集了日本鬼子的八艘军舰,论起战斗力来,几乎相当于日本现存海军的一半左右,而且,东京湾海域狭小,转运不便,很难挥自己军舰高的优势。第二,东京湾入口入,最窄只有十几公里,从理论上说,布设在两岸的大口径火炮,完全可以把东京湾整个儿封锁,一旦随随便便进入,很有可能进退不得,从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在事先的计划中,刘一飞也没有要求海军打进东京湾。虽然刘一飞也知道,日本人完全可以在东京湾旁边的几个造船厂内制造出大量的战列舰来,可是,共和军海军的实力太弱了,损失一艘是一艘,没办法跟日本人打消耗战。再则,就算日本人生产出了战列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以日本人的技术,他们是生产不出什么好玩意儿来的,顶多也就几艘君权级的战列舰而已。钱三江手中的四艘军舰,要论起实际战斗力来,一点儿也不亚于君权级战列舰。既然如此,倒不如让日本人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制造军舰上去,对他们的国民经济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破坏。当然,其前提是,共和国有着足够的能力,让日本的战列舰造一艘沉一艘。
从雷达探测结果来看,驻东京湾内的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