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放山 (第2/3页)
谈》这些专讲异事的书籍都没提过”
“这‘林中马’是仅存于不咸神山的神物名字也是山民给起的传说是玉皇大帝在一次寿宴上吃剩的蚂蚱腿被玉皇大帝随手一抛抛进了不咸神山的林中这物件借着玉皇大帝的神气慢慢修炼最后竟有了修为由于并没有为害苍生天庭也未深究于是不咸山的所有山系内都有着它的踪迹只是平时入到深山才能碰到此物没想到今天一上午便抓到一匹”。
“那又为何唤作此物为‘林中马’呢”?
“所谓‘林中马’即只能活于林中的神物可以当马使让它驮人担物但必须要事先将其驯服。普通的马体形高大难于在山林中穿梭自如这‘林中马’却能走得比人还要灵活。它的后背本来是向上凸起的极不便于载物但却代表着它还从未被别人驯服过这叫做‘一勺马’如果碰到的林中马背部已经凹下则代表已经有人用过根据被驯服的次数分别叫‘初勺马’(三次以内)、中勺马(三次以外六次以内)和多勺马(六次以外)每用过一次在放生之前都要在背顶旁侧用刀刻一个横纹以做标识。‘一勺马’和‘多勺马’最受欢迎:‘一勺马’的背部尚未被定型其可塑性大只要降伏之人道行够深便可任意蚀掉它背上多余的部分;‘多勺马’同样很受欢迎因为它已经多次为人担过行李腿上功夫了得”。
我本身也是对奇物怪事异常感兴趣的人得知这‘林中马’已然没了危险索性俯身贴近观看。这怪物长着青黄色的软毛颜色就像刚冒出的草芽两条长腿的上面毛浓密仿佛为了特地掩盖什么。我很想揭开看看究竟但又不了解这怪物的脾气秉性遂不敢贸然伸手回头看了一眼四爷征求意见四爷微笑点了点头。我放心把浓毛一撩竟也闪出一张‘脸’来。这‘脸’生的十分奇怪:两个巴掌大的‘脸盘’上四边都闲着中间却紧紧绷绷嵌着十多只毛乎乎的眼睛亏得我在掀之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否则真不知要闹出什么笑话。几个好事儿的伙计纷纷凑上来数眼睛听他们的意思仿佛在辨认这‘林中马’是公还是母。后来一个伙计很高兴而另外两个却垂头丧气的离开听他们的意思应该是头公马。我偷数了一遍共有十九只眼睛心里也有了点儿数:敢情单数就是公的;双数九是母的。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过这样的趣闻。
这‘林中马’很温顺虽然挑担的伙计几乎把一半的行李都搬到它背上的凹肉里它还是在边上静静的吃草仿佛诸事与它无关的样子。我刚才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查眼睛上了并没有现嘴长在哪这回仔细一看其实就是在眼睛底下的一条细缝它要是抿起来很难现。看了半天我也见怪不怪了总之有了这怪马队伍行路的度又能提高不少我在闲暇之余也可以摩娑把玩。我是多疑的身边又有这么多高深莫测的人这一度让我很不安怪马的出现让我多少有了缓解我觉得:面对一个心理简单的畜生总要比与人相处保险些。于是我主动向四爷申请照看这怪马四爷见我喜欢也就欣然同意。
我们八人一兽继续沿大鸦山路前行渐渐地地上的路越来越不明显抬眼一看我们已然进入崇山峻岭之间。之前笼罩在远山的黑雾我终于辨得其真实面貌原来竟是成千上万只盘旋的乌鸦难怪此地叫‘大鸦山’;也难怪这里的空气这么新鲜动物的尸体不及腐烂也早已被这千万只的黑鸟啄食殆尽了。乌鸦群在远处飞行盘旋一行人并没有什么特殊反应我手中牵的怪马却有些不安每个脚步都有许多惊慌和不情愿。
左转右转一行人转到一个狭窄的山谷口。我抬眼下望心生欢喜:谷里姹紫嫣红、花草茂密不似外面的四五月天气反倒像是**月的模样。我在心里不断默念:“见怪不怪见怪不怪”随众人下了山谷。下了山谷手中的怪马也受了外界的感染开始活跃起来。加之身边花团锦簇虫翩蝶舞大家心情都很不错。四爷继续带着众人左转右转又转了半个时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