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霍氏父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一章 霍氏父子 (第3/3页)

便趾高气扬的官们,如今却是点头哈腰的来了,倒让霍家父子有些哭笑不得。

    1888年,光绪十四年

    大年十五刚过,慈禧便召告天下,京师大学堂和京师第一女子学堂会在三月开学,令各府县在当地开始招收品学兼优之男、女,年龄在8-20岁之间,均可入学,由地方先行考核,合格后即可入京就学,无论身份高低,家境贫富。

    同年二月,慈禧再次下召,各地方军可在当地寻找武艺高强者入军教习,并允许民间可自主民团,但每个民团必须由朝庭指派一位监管,这道旨意一下,朝堂上又闹的不可开交,无非是乱民不可信,或恐乱民借机行谋逆之事等等,连我都觉得慈禧这招行的太险,这义和团如今已经闹的很是厉害了,可比我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义和团更凶狠,里面自然也有好人,还有很多被愚弄的穷苦百姓,大多数人是很善良的,可是却太迷信了,迷信到了一种很疯狂的境地,常常会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现代的那个什么什么轮子功让我觉得厌恶,可义和团却总是给我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样的旨意一下,只怕那些义和团更能明目张胆了,所以我不得不说,慈禧的这个主意太过大胆。可是这种事轮不到我说话,但是旨意下了之后,在各地反应不一,有些地方叫好,有些地方却叫苦,沿海一带则几乎是个个叫好,这也是因为这些的洋务运动在沿海发展的很迅速,而且大多数百姓都吃过洋枪洋炮的苦头,也有很多爱国者是极力赞成的,比如黄飞鸿之类的大侠,则是积极响应,倒也让慈禧好好的乐了一、两天,可是在河南、陕甘各地却让百姓叫苦不跌,虽也有侠士出面愿意组民团,可是大多数的民团却是良莠不齐,横行乡里,在河北更是成为了义和团漂白的途径,慈禧却选择了不听,而光绪和翁师傅却只在书房里看着折子晃脑袋。

    赛狮会之后,我又去过一次顺源镖局,这次去,王五和众位弟子却是老老实实的跟我行了一次礼,对我态度却很是冷淡,对我那两个新保镖却很是热情,看着这种情形,让我觉得很不是味儿,可也知道,这些人是怕跟我的关系扯深了不好,我是能理解他们的立场的,所以也并不怪责,不过却不好再多呆,而是在他们和霍家兄弟寒暄的差不多了之后,我也告辞出来,走时悄悄给王五留了一封信,便回府了。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