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人性 (第3/3页)
太久。我希望今日唤我前来能有个准确的答复。”楚连城不紧不慢再道了一句。
而柳宗和却依旧是艰难的笑着。他可以解这位尊贵无比楚公子心中的愤怒。更何况在江南道楚氏嫡出长子面前。以他柳宗和地身份。似乎也只能保持着谦卑:“老夫愿意与楚氏共同抵挡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楚连城不惊不喜。神色不动。依旧冷漠且也高傲着。他很清楚柳宗和这么一句开场白之后。下面便应是柳宗和的条件。
“不过来我柳家的情况。楚少爷也了解几分。在这之前老夫希望楚家能助老夫将我商聚拢在一起。然后再助老夫彻底执掌柳家与江南道第三商。”这些时日来。因为柳宗和的等待。柳传昌已经控制了近半数柳家的产业。他的手段显然便连柳宗和也不得不称赞的。可虽然作为他以往内定的继承人能够有如此手段。柳宗和能赞赏却不能接受。他始终认定着他没有给的。柳传昌就不能去拿。他给地。柳传昌应该好生接着。
因此柳传昌的大逆不道与他那些让柳宗和惊讶地手段。显然前者才是柳宗和更为看重地。即便是对着他那亲生儿子。
柳宗和一向都是这么一个强势的人物。强势的父亲。
这个条件。楚连城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他楚氏近日来在京城各处地压力之下已经麻烦连连。实在是抽不出功夫。也根本不屑来柳家或是江南道第三商这些小事。况且楚连城此次前来只须要保证柳家不与那少年结盟便可。他也根本不须要柳家与他楚氏结盟。
或者可以说。柳家不配。
“至于其二。老夫希望楚氏能帮柳家将那两个不孝子迎回。再如何来说。老夫始终只有这么三个儿子。一去其二毕竟不是老夫所能接受。”第二个条件依旧是柳宗和思虑甚久之事。见不得三儿子的手段。自然也起心去培养另外一个儿子来接手柳家。虽然那二个儿子并没有柳传昌的惊艳。但起码守成足矣。
若是第一个条件还在楚连城考虑范围之内的话。那第二个条件显然是楚连城根本不接受的。且不说他那两个儿子在张宏的阴谋诡计之下坐定了罪名。单单就江南官场之上。他楚家已经不能再如以往那般要风得风。要雨是雨了。京城现如今所有的压力都在针对着他楚氏。这个时候因为柳家那两个废物再去京城权贵掀起矛盾。在楚连城眼中。当然不值得。
再者。连杭州刺史都背叛了他楚氏。那在江南道官场还潜在有多少官是随时背叛的。这一点便是江南道一手遮天楚氏也不能再断言的。
江南观察使马周。督护府统兵将军韦和。杭州刺史卢从愿。楚连城起这三人来。忽然到在以往他楚氏有些风波之时。什么时候他楚氏落得过如此局面?那少年究竟有何能耐将楚氏逼到现如今的地步?
楚连城不通。但也不再多。当务之急还是柳家。所以听罢了柳宗和地两个条件。楚连城开口。冷漠言道:“你手中江南道第三商之事还有回旋的余地。我楚氏商只须稍施压力便可让那些商人再回你旗下。而至于助你重握柳家大权一事之上。本公子以为你有解决的办法。”顿了顿。楚连城再道:“不过关于你那两位公子。目前确实没有足够的由。你应当知道除了还那巨资。或是让卢从愿顺我等之意。那是再无其他办法可言。”
楚连城所言其实在一定程度是也是真诚之言。可柳宗和并不以为然。他眼中的江南楚氏是何等的跋扈雄伟。仅仅是要迎回两个儿子那对于楚氏而言岂非易若反掌?
所以对于楚公子稍显推脱的言辞。柳宗和不满意。很不满意。但他只能压着性子再道:“还望楚公子垂怜。若是老夫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不能迎回。我柳家究竟还能有何退路?”
暗含威胁。楚连城不屑撇了撇嘴:“本公子倒真是有意助你。不过具体如此来做还望你来指点一二。”
这一番话楚连城说的很不妥当。他脱口时其实已经后悔。暗责这么多日等待柳宗和之下他确实是怨恨了。确实是不智了。可他楚连城说出地话又怎能收回?
柳宗和不再言语。努力挤出一丝笑意怔怔而看着楚连城。他听得楚连城地意思。分明仍是在婉言推托着。其实这个时候柳宗和也很清楚在这件事上楚氏不好直接插手。要插手也只能等到驱赶那少年离开江南道之后再迎回他那两个儿子。
但知道是一回事。甘心不甘心却又是另一回事。柳宗和依旧是认定只要楚氏竭力助他迎回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那肯定还是可以办到地。楚家地态度似乎在他柳宗和眼中。确实不够彻底。于是柳宗和微微有些犹豫。究竟是不是要再等等?要知道。这样等下去虽然他柳宗和等不起。那他楚氏显然也更焦急。因为楚氏必须得担心柳家不和那少年结盟。故此。因自己心中的焦急一比。柳宗和便打定了主意。谈判。始终是最先露出焦急的一方更处劣势。
“既是如此。那容老夫再准备几日。尔后亲自到苏州府登门与贵府上合作之事。”犹豫了片刻。柳宗和不知为何便吐出这一言。
楚连城当然明白柳宗和的心思。之所以他是楚氏这一代最为优秀之公子。也是因为楚连城自小便聪慧。他也很通宵这谈判的要点。
于是楚氏与柳家第一次有关合作的谈判便就是在这大小老头狐狸各含的心思下被搁浅了几日。聪明人往往都很喜欢掌握一切。因此陷入这个怪圈的某些聪明人通常也在这个前之下忽略一些客观因素。
好比如现在。
柳宗和毕竟是老了。也始终是没有了年轻时的果断魄力以及雄心。所以因为他这么一个犹豫。倒为柳传昌与张宏争取了这几日。而眼下楚氏与张宏针对柳家之事显然都是与时间赛跑。
在张宏很干脆很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柳传昌第一次在柳家表现出他惊人地天赋。不仅仅是在商界之上。而更是关于那些玩弄手段把握人心一事之上。柳传昌也确实足以让张宏侧目。
不出七日。柳传昌很快争取到了一批见不得柳家日渐颓败之人。这些人中有一些是柳家内部的人。他们都是享受了太久地安逸奢华。所以更见不得柳家破败。更担心柳家破败之后他们失去现如今奢靡地生活。
因此很自然的。在张宏针对柳家产业处处打压动手下之下。柳家的财产也遭到了缩水。而这缩水很直白地便体现在那些往日里挥霍无度的柳家之人身上。他们很快在强势家主的要求下。减少了大部分开支。这让他们如何能够甘心?
所幸。三少爷主动站了出来。不仅保证可以尽快恢复他们每月的用银。更是信誓旦旦只要与那位少年大人合作。他们日后过的更多。能用的银钱更多。
安逸了太多年的柳家中人很快展现了他们丑陋的嘴脸。贪婪啊无耻啊等等都让他们在三少爷一番话后很快变忘记了家族荣誉感。纷纷向三少爷表示愿意支持三少爷执掌柳家。
在柳家内部的计划。柳传昌进展的异常顺利。随后他便首先针对杭州府内他柳家地产业掌握者。那些老父以往的亲信掌柜们开始劝说。
这些掌柜们大都是一早便追随柳宗和之人。按说都是柳宗和的亲信。可同时这些人也更见不得寄托了他们心血的柳家颓败。因此在亲眼看着现如今柳家日日颓败之下。他们对于三少爷的保证也都兴起了不少兴趣。
更何况。柳宗和的这些老亲信们。其中也有很多当年陪伴他一起打下了柳家产业。而最终所获得的待遇并不能让他们满意之人。这些人的多年怨言无疑被柳传昌运用的完美至极。在他成功挑起了这些人许多年地怨言之后。也一一游说着若由他掌握柳家。那绝对给他们一个公正地待遇。
当然。这仅仅是游说。仅仅是口头上的保证。最终定然也只能是一个保证。
柳传昌上下活跃拉拢柳家之人地同时。张宏也要杭州刺史卢从愿站在柳三少爷的背后。竭力增加着柳三少爷所言的可信度。而与此同时。更是要那些第三商中有意投靠张宏的商家也纷纷表态愿以三少年惟首是瞻。
形势很快便堪堪达到了张宏的预期。这些柳家的老掌柜们。或是柳家内部的人们在眼见三少爷确实有足够的魄力将柳家恢复颠峰之后。都愿意站在三少爷之后。
而至于三少爷日后将柳家陷入那等政治争斗之事。根本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他们最关心的是柳家能不能度过眼下这难关。继尔再辉煌下去。也可以说是还能不能得到他们所最关心的己身利益。待遇。
人性很复杂。但其实也很空洞很简单很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