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六章 手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六章 手腕 (第2/3页)

而现下却突然有了这满朝武的进言,其中意思是不是也可以解为宁王殿下是真地放弃了争这东宫转而将朝上的势力全部移交了平王李隆基?这才有这满朝进言一事?

    除了这一点,再结合太平公主最新获封镇国太平公主这一事,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可以解为皇帝陛下给了平王殿下成为宰辅这一实权后,为了安太平公主的心,这才晋封的镇国太平公主?

    京中的皇帝陛下最擅长地乃是平衡之道,依此而论似乎张宏地这些推测极有可能都是既发的事实,而若果真是如此,那最后皇帝陛下所言地张宏时日也不多这一言的深意也就不难解了。

    平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地冲突定是有了端倪,这才有皇帝陛下对这二人地封赏。以及催促张宏之举。

    清了这所有事的前因后果,张宏也终于看清了他现下的处境,首先他在江南依旧是毫无寸进,蹒跚艰难着,其次京中他最为担心的平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事显然也是堪堪发生,如此而言,张宏的处境倒也不是一般的不妙。

    将密旨折叠塞进衣袖之中,张宏不掩面上忧色。却是随后转身而看着楚图与范慎:“这十万贯铜钱暂且留给黄不自用。而对于太平公主索要的进贡,楚氏这几日也依旧是没有任何举动,虽然我不认为楚南聪敢拒绝太平公主,但不排除他们竭力拖延此事,时日拖的久了,对他们有利,对我们则是极为不利。”

    “你究竟是说些什么?”楚图冷漠开口,他当然听得出张宏话中地欲言又止,也知道张宏这一言其实是还有其他意思。

    张宏所忧虑的京城之事其实从不曾对范慎与楚图言起过。而不管他二人是否知道,张宏所决定之事也依然不容易变动,所以楚图言罢,张宏随即接道:“我说的是,依现下局势看来,刘不仁包藏祸心也好,图谋不轨也罢,他的那个议看来我是不得不接受了,所以我尽快赶去杭州府一趟。至于现下楚氏针对黄家与刘府的那些事,倒也由你一人来独自承受了。”

    楚图点头,其实日前张宏对他言起刘不仁之事时他便瞧得出张宏是动心了,也确实打算去接受刘不仁的议,当时他并没有很坚决的反对,只是说要在绝对可以保证不引火烧身的前下才去接受。所以现在张宏既然已经决定,那楚图当然也不再去反对。

    与楚图说完了这些,张宏复又看向范慎,见对方依旧是亲和微笑着。心中略微放心了些,他知道范慎能够明白他的意思,而由范慎面上地神情来看,范慎也根本不计较这些,即便他刚刚由杭州府回来便不得不再随张宏前往杭州。

    对楚图范慎二人吩咐罢了这些事。张宏旋即转回身去看向楚肖:“你这便再回扬州。替我谢过田刺史,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剑南道不能在这时插手江南道之事。”

    楚肖应下。他早便知道在楚图与这位少年大人之间,对于掌握大局布置所该去行之事上。连少爷楚图也是遵从这少年的安排。所以他当然也不去置疑张宏的吩咐,即使是张宏要他这样一个楚图下人去保证剑南道之事看似荒诞异常,但实际上有太平公主门下田乾在剑南道,那楚肖也确实不须要做上太多便可以做好这一事。

    江南道苏州府乃是楚氏根基所在,因此很自然的,苏州府同时也是楚氏商的本营,而以柳家为核心的江南道第三商之所以能有如今规模,那倒完全是因为他们并不曾在苏州府与楚氏商有着利益之争,这第三商很聪明的选择了回避楚氏商,除了苏州府基本上江南道各处都有他们的产业,而这其中,江南道第二要地杭州便正是以柳家为核心地第三商根基所在。

    张宏此次前去杭州目的很明确,是无论如何,再不择手段也要将这柳家拉到他的船上,本着这样一个目的,在苏州府等到扬州刺史将那十万贯铜钱送到黄不手上后,张宏便决然而带着范慎轻身赶向杭州,他这次并没有带着妖妖随行,而妖妖也不再执意要跟着张宏。

    这段时间里,妖妖跟着公孙兰舞剑极为用心,他在苏州那小院之中潜心剑倒也没什么可不放心的,那里毕竟有楚图,公孙兰所有的红鞋子再如何的凶悍也只能是藏匿于暗中,而针对这暗中一事上来说,楚图手下不知数量的死士似乎并不比所谓的红鞋子差上许多。\\

    由苏州府马不停蹄赶到杭州府一日时间便足够,只是刚至黄昏时分,在杭州府官道上边出现了一辆青布简装马车,而在这马车旁边却有一位身着白衣,面相俊秀神情温和地公子骑马相随,马上之人便是范慎。坐在马车中的张宏其实也挺羡慕纵马飞驰地范慎,他也很可以跨马纵横,但他毕竟不骑马,而这近一年来他也根本没有机去,所以只能是坐在马车之上。

    官道尽头有一顶呢绒蓝轿,轿前站着一位约莫四十左右的中年,此人面色阴沉,双目飘忽不定间隐隐透露着一些恐惧之意。原本颔下的三寸胡须本应让他显得儒雅风度,但衬着这人此时地神情却只是让人觉得这人似乎有着天大地心事,很沉重很阴郁。

    蓝轿周围只有四名轿夫,这中年却正是杭州府刺史卢从愿,他出现在这官道尽头很不应该,但他今日却也不得不在此等候着那位大人,其实即便是到这了这个时候卢从愿也依旧不知他所要等候的大人乃是何人。

    卢从愿乃是三年前地长安府书吏,三年的功夫能够由一个无品书吏摇身变成现下正四品地杭州刺史其中当然有不少见不得光的事迹,便就好比如二年前他给韦后的那封密信。而也是由那封密信起,卢从愿的仕途正式开始了一帆风顺,最终成为杭州刺史,在江南道也有着不小的话语权。不过关于那封密信除了卢从愿与韦和之外倒也再无他人知晓,卢从愿能够有今日这地位在别人看来都是因为宁王殿下的一手拔,在台面上来说,卢从愿很早便是宁王殿下的人。

    所以身为宁王殿下的人,在这之前一年里卢从愿倒也过的甚为滋润,江南本是富庶之地。他更为一州刺史那无疑也是外任官中最为上层地那一种。可他的滋润生活却终于是在几个月年前便成为了一场噩梦,他始终不明白韦后怎死在平王李隆基的刀下,他也根本不知道京中到底发生了何事,握着天下权势的韦后怎失败?

    可不管怎样,韦后毕竟是死了,他也始终不可能再如以往那般轻松了,韦后的死对他而言看似是一个解脱,他终于也可以摆脱韦后的控制了,可实际上韦后这一死同时也是卢从愿心中的枷锁。他真的很担心那封密信不知何时被人翻出来,若是这信见了光,死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满族上下怕也脱不了这干系。

    毫无疑问,卢从愿是怕死地。这几个月来他始终不能安寝也终日食不知味便就恰恰说明了他心中的怕死以及恐慌。

    几日前。一个来历不明的青年公子找上了刺史府,卢从愿当时见那公子气度不凡也只是以为这公子或是楚氏中的偏房公子。因此初见那公子时卢从愿倒也没有多,只是好生逢迎着。可根本不待他将后院所备着银钱交到这公子手上。那青年却是突然拿出了一封密信!

    信是黄的,放了太久的缘故,卢从愿第一眼看见那封他朝夕所思的密信时便当场坐在了地上,面如死灰一般看着那青年,而那时他也终于彻底明白了过来,他甚至他的全族命运都掌握在了那青年的手中

    其实这多时日来卢从愿不是没有过东窗事发地可能,只是他心中毕竟存在那么一分侥幸,他一直以为韦后死了,韦后手下爪牙据说也被平王殿下诛杀了干净,那他这种并没有浮现在台面上的人似乎也可以安心了,可以一心侍奉他台面上的靠山了。所以当这密信再现彻底击碎他心中最后一分侥幸时,卢从愿可谓当时便丧失了心智,只能听着那青年逐字言着,尔后连连点头,不敢有任何反驳的意思。

    后来的一切便都很顺利,那青年既然是找到他才拿出了密信,也确实如卢从愿所那般,青年是没有取他性命地意思,只是利用他,所以无论甘心与否,惶恐与否,卢从愿似乎都别无选择。

    自那青年出现后地这几日来,卢从愿再也没有安心睡过一夜,由他时尔暴躁,时尔惶恐的神情下当然可以体得到他心中地挣扎,他一方面确实对那青年存在许多恐惧,可另一方面又压抑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他真地很抢过那封密信,尔后杀人灭口。

    卢从愿本来就不是一个平庸甘愿束手待毙之人,不然他当初也不暗中向韦后效忠以获得如今权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