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碧血染红土(八) (第2/3页)
几千骑兵集团冲锋是什么概念?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地。就算是能亲眼目睹了也很难用言语来准确形容那壮丽得无与伦比的浩翰。尤其山谷地形下由一排排骑兵所组成浩浩荡荡、气吞河岳的冲击阵形。更是能让人每一个面对它的人。都打心底里虚、冷!这也倒还罢了最让才冲出军帐的乃木大佐绝望的是。对手的前锋。居然已冲到了离他里许处。
“吹调兵号!把北面地人都调回来!要快!不能让中国人把山谷截断!”已一眼认出来袭地骑兵是“老相识”的乃木大佐。跳着脚大喊道。其实乃木又何尝不知。人家地骑兵集群已大举涌入山谷腹地自己不管下什么命令都是赶不上风驰电擎般地战马来得快了。可除了这些他又能做点什么了。山谷腹地是如此宽广平坦两下里地距离又是这样近在咫尺就算他愿意一本初衷把手上这仅有的百十号人硬生生地项上去也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
乃木“勇”则勇矣可对于无谓的“牺牲”却也还是敬谢不敏的。在出了最后一道军令后乃木便在一群卫士的护卫下离开了设在山谷南段正中央的指挥部。短短不到两分钟后中国第四十五骑兵旅的先锋部队的马蹄便踩倒了乃木那座宝贝军帐。
中国骑兵的攻击之所以能具备现在这种让人咋舌的突然性那都是亲自带队冲击刘天龙的功劳。
为了能一击必中他不仅严令部下“人衔枚马摘铃”还带头牵着战马徒步缓行了足足半个小时直到全军欺到离日军千米以内时这才陡然力全力突击。这也多亏山谷里日军都在专心致志的享受着“丰收”后“成果”了否则就算刘天龙再处心积虑骑兵旅的将士们与马儿的沟通得再好未必到把事情做到现在这个地步!”
正“堆”在山谷南段的英军战俘和看押其的日军士兵们早就让这挟着风雷声向自己迎面杀来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大队骑兵给吓得两腿抖尿意横生了哪里有不争相闪避的道理。于是乎在先前的屠杀者与被屠杀者的“同心协力”下一条两旁夹有数千人的专用马道”便以即使是专门排练过也很难达到的“高效”在山谷中成形了。至于那些手脚慢半拍的英兵日军先是被高奔驰的战马给撞到在地紧接着又被一只只上下翻飞的马蹄便“一视同仁”踩得骨断筋折再后来一只只装着烂肉碎骨的血糊糊的“人形布袋”便镶嵌在了“大道”中央。
“传下去火力压制两厢往前突!”冒着头顶呼啸着的弹片冲在军阵最前端刘天龙不愧打奇袭的行家里手他优先给予稍远处那些刚丢下手中的“战利品”正试图集结起来负隅顽抗的日军打击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
刘天龙这下一令从队列两侧的那些端着自动火器的中国骑兵的手中喷射出一串串火舌这火舌犹如一支支利箭一样把上百名正向骑兵射击的日军死死的钉在了地上。当然被这些日军当成“人肉盾牌”的英军倒下得更多。中国骑兵酷烈的无差别报复性打击不但把两边的日军大多压得抬不起头来还真接导致了日军对英军俘虏的彻底失控。除了那些死抱着“英国6军的荣誉”不放的思想老旧的军官们无动于衷的趴在地上静等着正在交战的中日两战分出胜负外几乎所有的英军士兵都行动了起来。这些渴把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英国人一轰而上的与看押他们少数日军扭打着、撕咬着。英军士兵的这种奋起自救的行为从客观上有力的策应了中国骑兵往山谷纵深穿插的行动。
消除了来自两翼的威胁地骑兵们纷纷再次催马加从这些多是日本血统地高头大马上倾泻下来的马刀、手雷、子弹就统统落到了山谷深处那些不久前还在充当搬运工的日军官兵们头上!
散落在山谷各处地自已把自己拆得七零八落的日军对上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多上一些的庞大的骑兵突击集团。这样战斗有悬念可言吗!
伴随着一颗颗的人头带着一蓬蓬血雨冲天飞起。穿透力极强的中国骑兵们很快突到那几个曾让英军“死不瞑目”的小山头近前。
“突突突!”在这里一路势如破竹地骑兵们第一次受到了值得一提地打击。来自于山头上日军阵地的如蝗弹雨。把冲在最前面几十名骑兵给打下了马来。
“孙老六你带两个连给我下马阻击。用能焰火地那个玩意把这小山包给点着了。我看小鬼子怎么下来!”被日军用布朗式轻机枪地子弹擦掉了右手拇指地刘天龙用左手举着军刀扯着嗓子喝道“兄弟们跟着我杀***个回马枪!”
上千官兵轰然应道:“杀狗日地个回马枪!”气势如虹的滚滚铁流遂掉头向南!
这时山谷南段日军没有那么好对付了。面对汇成几大股的日军残兵。骑兵旅要是再来一次集团冲锋。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不过好在日军也是匆匆合流。非但人员构成和武器配比。都极不合理。且又是屡受重创的疲蔽之师能战斗的兵员已不足千人。可就是这样。陡然加大的阻力还是逼得刘天龙只得让半数骑兵下马作战。
各路日军拼命的相要抱成一团却被他们对手死死挡住。可骑兵们毕竟没有携带重武器又无法从激烈的战斗分出身来“借用”被抛得满山遍野都是的大大小小的英制火炮虽在场面上占了上风一时间倒也吃不下这几百条釜底游鱼。
当已死死纠缠着的中日两军在殊死的搏杀时堆在谷口的那两千多靠着从日军手中夺来和在地上“捡”到的枪支已多少有了些自保之力英军却坐山观起虎斗来了!
按说做为盟军一个组成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