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风起青萍末(八) (第3/3页)
费用也全转嫁到当地华侨富商头上吧?那样干华商们会不会卖帐先不说即使是能行得通那可也就无密可保了。说到大天去这毕竟是件犯忌的事国与国之间心照不宣还成若是嚷嚷得人尽皆知爱面子的英国人在下来台时会什么反应倒在其次关键还是日本人知道了此事那损失可就大了。
可要是另想他法陈部长本人的那点特支费肯定是不够的!从政治部的帐上直接划拨?同样出于保密的原因也是行不通的。想来想去深知此行牵连甚大的陈部长一咬牙做了亲自面见最高当局请求其特批这一笔经费的决定。
“浩然我给你二十个名额够不够?。”陈部长很豪爽的说道。在已为自己的魄力大感自豪的陈部长想来二十个人飘扬过海已是破天荒的壮举了。要知道战前国府以国家名义派考察团出洋可是很少有过十个人的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五、六人而已。
却怎料程家骥在默算了一会儿给了他这么一个答案:“部长以职之见为了确保将来在缅甸作时能有更大的胜算我们这次派人过去不光是要收集有关目标地域的地形地貌、风土民情、江河湖水文资料这类的情报还得对英军在那里修筑的各个军事要塞有个大概的了解最关键是要把缅人中独立派所组织的的那些武装的情况弄清楚并争取能先与其中比较有实力几股有一个初步接触。要完成这些任务考察团的团员中不仅要有合格的参谋军官、优秀情报人员、精悍干练的护卫当然最好是还出几个级别各异的部队长。让部队长们去的原因是同样的地形地貌和军事设施在许多时候以部队长们角度去分析会比专职参谋们要来得更加的直观、实用一些。”等程家骥自顾自的说完这些话后他才现陪都官场公誉为胸有山川之险,心有城府之严的陈上将竟然被自己一席话说得已是面色通红。而在一边“旁听”的那位浙南才子方秘书更已是两眼直、张口结舌了。
“浩然你干脆说个总谱要是照你这种大手大脚的搞法此去缅甸你要带几十人?总共需要多少经费。”陈上将毕竟是做大事的惊诧莫名归惊诧莫名可好歹还能保持着神智清明。这可要比已进行入石化状态中的方秘书强得多了。
“部长人有个五六十人尽够了!经费吗?也就三千两黄金上下。”说实话这两个数字还是程家骥看到陈部长都已被吓得成那样了在出口前硬生生的统统打了八折的否则还要不得了。
“你啊!”陈部长这回算是明白了黄中将某一次跟他说的浩然好是好就是那个大少爷脾气一上来直让人狠不得跟他大吵一架。这句话的真啻何在了。他现在何止想吵架就久违了几多年的那种想扁人的情怀都又浮上了心头。
“部长我也冒昧的问一句你最多能批多少两黄金?”程家骥轻声细气地问道。
“你带多少人去我不管。我最多只能从上头那里给你特批一千五百两黄金。”陈部长这可不是在装穷叫苦在美援还未大笔来华(已来得都是些物资。)原先的财政储备又已基本掏空的此际国府的确处于抗战以来财力最馈乏的时刻。就是往日好似用之不竭的最高当局的特支费都已是紧巴巴的了。
“行!一千五就一千五剩下的缺口我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把它填上!”黄金一千五两啊!说不肉痛那是假的可为了心之所安自认对兵出缅境有特殊责任的程家骥也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陈上将无语了。他当然知道程家骥能出得这个钱。可衮衮在朝诸公富可敌国者比比皆是又有几人舍得拿一千五百两黄金、甚至是更多出来支撑一场说不定只会是备而不用的战前实地考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