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吴城鏖兵(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一章 吴城鏖兵(三) (第2/3页)

筑了一些简单实用的野战工事以保护已方的登6场的安全。当然日军的舰炮也会随时支援这两道防线的。

    这回日军对正面阵地的攻击强度远远过了上一次。看斋藤中将不顺眼归不顺眼但在具体制订作战计划时真田少将还是能公私分明的。他分析了当前情况后最后决定仍旧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正前方。真田少将很明白时间不站在自己这边要想在中方的数万大军面前演一出“长坂坡”似的活剧关键不在于消灭多中**队而是在于能不能迅的打到吴城城下。抱着这个观点真田少将把自己手上全部的兵力的五分之四集中到了主攻方向上。近四千名日军起的集团冲锋的威势虽不足以填山倒海却也当得地动山摇这个形容词。在这么窄的正面上日军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兵力却也是开战以来很罕见的事情。

    幸好早在日军构筑那两条防线时程家骥便已意识到接下来的战斗已方已无取巧的余地于是便未雨绸缪的从二百团和补充团各自抽了一个营的兵力加强马思远防区的力量。在三个小时里新一百师的官兵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紧急挖出的两条简陋的交通壕已把三个方向的防区联成了一体。而各防区内部的交通壕的连接状况也已有了很大的改观。所有炮兵也全部集中到了日军真田支队的正前方。可以这样说在这宝贵的三个小时里程家骥争分夺秒地基本上完成了他所能想到的一切战场布署。

    但这所有的布置还不足挡住碾压过来的由几千半疯狂的日军组成的滚滚洪流。程家骥布下的第一道防线在一个小时内便失守了随之而消逝的还是几百官兵年轻的生命。同样也损失了不少士兵的日军连停都没停一下就连续向第二道防线起了攻击。以力搏力的战斗的观赏性或许很差在无择选地情况下正面硬顶自是也谈不什么用兵技巧了。其实程家骥又何尝不想再打点彩来。可目下这种一步也不退地局面。你让他怎么去用计谋策略呢!只要新一百师让开一步实力雄厚的真田支队便能一气冲进吴城。到那时。就算新十八军能把真田支队也围在吴城里好了。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本屯集了充足地粮弹的吴城守军起码又能再死守上十天半个月。以日军所拥有的占绝对优势海空力量足以掩护源源不断的日军援兵上岸。如此一来非但吴城难下就连新十八军能不能全身而退也是个问题。自古以来拔城不下拖延日久。攻方大军在对方的援军的逐次打击下。全军溃败的例子数不胜数。

    战争就是一种枯燥而单调地杀戮行径。两个或多个以民族、国家、信仰等等划分地集团为了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是将自己权益最扩大化而相互残杀。这就是战争最本质地内涵。眼下在吴城地东郊进行了这场残酷而略显无趣地战斗。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切。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在空中俯视战场。无疑会看到这样地情景。两股庞大的人流在地面上舍生忘死的厮杀着。看那劲头大有无休无止之势。攻击的一方死命地向前突击而防守的一方在不断退却的同时也逐渐得到从两翼收拢过来的已方部队的加强从而使得守方的态势愈来愈雄厚有力而攻击一方的脚步也逐步地放缓了下来。

    真田少将驱使着自己的部队不计伤亡的一连拿下了程家骥匆忙间布下的两道防线。直到程家骥把除放在东门外监视的那个团和骑兵部队外包括黄中将才调过来的那两支团级部队在内的自己所指挥全部的人马都集中在了正面防线上方才以上千官兵的鲜血为代价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迫使精疲力竭的真田所部停下了进军号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