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日”落南昌(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七章 “日”落南昌(八) (第2/3页)

昌?”黄中将也是聪明人先前只因太激动了才没有转过弯来。毕竟正在打得热火朝天的这一战是“七、七”中日开战以来中方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反击由不得黄中将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现在经程家骥这么一点黄中将也就马上明白过来了。不过黄中将心中对程家骥的判断还是有点疑问的说到底阵前退兵也是兵家大忌代司令长官会不明白这个?

    “日军才攻下武昌大战过后军队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加以修整这是兵家常理。我军在自己的国土作战兵员补充远比日军要方便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缓过来何况日军兵员要从国内远过来。再说日军的技术兵器和弹药也在武汉会战中消耗很大若是没有再过得个个把月根本就来不及补齐。http://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当前岗村宁次中将要是昏了头仓促起攻击已赶到前线的七八万日军未必有一举击破我军有重兵防守的经营了一两月的武宁、永修、吴城一线的防线的力量。要是打成僵持或是逐次增兵对占地已是太广兵力不足的日军第十一军来说可就不大妙了。真要出现这种情况我第三、第五战区就可兵出两翼威胁武汉三镇逼他退兵。到时我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再趁势追击日军在我军三管齐下岗村虽不一定会守不住武汉可至少是非打一个大败仗不可。我想岗村这个精明人必不会行此下策的。”程家骥说这一席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洋溢着一股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他对历史上那个日军“悍将”的生平作战风格的了解。在二十一世纪也算是半个军事爱好者的程家骥知道岗村在具体指挥作战时每每有出奇之处但在战术指导上这位日本6军中数一数二的用兵家却一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在每次大的战略行动前岗村总是尽其所能的追求稳妥象仓促间以来占优势地兵力攻击有重兵防守地中**队既设阵地这种太没把握的事岗村是绝不去做的。更不用说中**队地这九个军(四十九军、三十二军一直担任武宁、永修、吴城一线的防守任务。)也不是泥捏的。就是岗村想冒险一博。成功机会也是渺茫的很。打到后来反倒是程家骥预猜的那种三个战区合击日军第十一军的可能性很大。

    事实证明程家骥对于战局将如何展的判断是准确地。在日军几支援军到达之前中**队地七个军的出击部队全部都接到了上峰向武宁、永修、吴城一线撤退地命令。

    日军在德安、九江地兵力得到大大加强后。也没有做趁势掩杀一鼓下南昌地打算而将援军之一部留驻这两地以加强德安、九江的防御力量免得再让中**队演一出兵逼江北。而徒劳无功地日军主力则灰溜溜的回原驻防地去了

    出乎所有大小军事观察家们的预料这场来势汹汹的长江大决战就这么雷声大雨小的结束了。中日双方此次动用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万多人而两军的伤亡合起来竟不足万人。这一战与其说这是一场会战。还不如说是中日双方武汉会战后的一次相互试探。只是这次试探的主动方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日军而是才弃守武昌三镇被国际“友人”们传为已失去战斗力的中**队罢了。

    此战后。近二个月的时间里。中日两军都在积极备战。日军第十一军不但完成了所属部队的整补工作。还从东京大本营要来了一个多师团的援军使得日第十一军的当前的兵力比之武汉战役开始前还要多出

    百分十左右。

    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自是不会在大战在即之时干等着。相反。那位代司令长官的备战力度远比岗村宁次要大得多他还指着这一仗把头上的代字给去掉了。

    代司令长官从十二月底起就一天最少一个电报的向重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