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工厂 商人 (第2/3页)
小伙子与你随行,先支付给你五千两银子,具体怎么干,这里面都写清楚了,不过还是要学会变通,注意和那里的土司以及他族百姓搞好关系。”何成梁说着递给了何举一个小册子。
现在用收购而来的烟草制作的卷烟正在被生产,虽然是手工,但是各个步骤被分成了不同的环节,简单的流水线已经形成了,而且实行计件制的办法,使得工人们效率大为提高了。
东边的车间里――还是何成梁的叫法,虽然大家不解,又不是生产车的地方,为何叫车间,但是既然何成梁坚持,也就由得他了,另外一样东西正在被生产,那就是――火柴。
当日看到宋主簿使用的火镰,何成梁脑袋一拍,这才想起火柴的事,当时何成梁可谓是内牛满面啊,终于找到一件自己完全熟悉的东西了,小时候用牙膏皮做炮,火柴药做弹药,不知道玩得多熟(这是本人小时候的经历,呵呵),而且姨父原来就在火柴厂工作,很多东西都很熟悉,加上后来的学习,使得何成梁对火柴很是了解。
月余之后,在顿丘百货,多了两件新物事,那便是卷烟和火柴了,而且基本上是搭配着卖,卷烟分为几个档次和名字,最好的是叫中华,此外还有玉溪,河南,开州,清丰等等(没办法有些名烟的名字没法叫),包装是一个赛一个的华美,当然价格也是不菲,最贵的得二两银子一包――要知道只有二十根而已,一包烟相当于不少人家半年花销,当然最便宜的就是七十文钱而已。
不过最绝的是那火柴,轻轻一划,就能出火,可算是宝贝了。不用太多形容词,只能说抢疯了,几乎是天天刚过中午就得断货,好在现在是在开州境内,提货倒也方便。
卷烟也慢慢走俏起来了,漫天的宣传,不少人试着买了,觉得确实不错,而且在外人面前还更有面子了,于是更多的人买了起来,市场也打开了。
此时的何成梁乐得合不拢嘴了,现在仅三间店子,每月都得尽赚五千多两银子,不过就是格局还是太小。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也就有了解决的方案,因为产品的热销,不少外地的商人都找上门了,开口就是想要肥皂,卷烟,火柴这三样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