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永乐大典(下) (第2/3页)
了读书,这些读书人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所以他们并不希望这个世上,会读书识字的人还是少一点好。而文官们,他们是从读书人进阶而来,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后面的人赶上他们,抢走他们的位置。天下的读书人很多,可官位却很少,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只能靠卖字教书混口饭吃!如果让《永乐大典》这样的奇书流入民间,那么他们这些文官,有几个不怕的。如果,让那些文官知道,是你说服了皇上,想出了加印《永乐大典》的办法,我的好学生,你会引来很多人的嫉恨。呵呵。”
知识垄断,这在封建社会是绝对存在的。文官们就是依靠着知识来辅助皇帝统治万民。如果让文官们知道后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绝对会吓坏很多人。只是,在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只是个开始而已,那只是后世知识的基础。
面对道衍的恐吓,王千军笑了,笑得很大声,笑得很狂妄。他最后冷冷地说道:“老师,如果让那群人知道我内心的宏伟目标,我到底想做什么?!那可不只有嫉恨那么简单。我真的很希望,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华,一个重现百家争鸣的时代。老师你可以说我疯了,但这正是我要做的。因为,我不喜欢固步自封的现在。”
王千军似乎真的是疯了,可历史上的成功者,很多都是疯子。道衍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也是个疯子,一个煽动别人造反,弄得天下大乱的妖僧,一个疯子。所以道衍能够理解王千军!
“好吧,我的好弟子。你想做什么,贫僧不会阻止你,但也不会帮你,只会在你摔倒的时候扶上一把,然后看着你继续走下去。贫僧真的很期待,期待你越为师的那一天。可惜,那一天,为师似乎很难得到。就让为师送你一句批言好了:社稷之栋梁,乱道之狂徒!”
道衍回自己的禅房休息了,一切看起来十分的不可思议,但却真正的生了。王千军重来没有怀疑过古人的智慧,因为高高站在权力山峰上的人,没一个是简单的。如果山上的人都是庸才,那么这个皇朝也就到了覆灭之时。可王千军所在的,正是大明盛世!
不过话说回来,封来封去,都是锦衣卫,还真有点难为永乐帝的。明朝的体制,可不是皇帝想封什么官就封什么官的,永乐帝也不行。文武官员,武将的提升要通过五军都督府或者兵部;文官的提升,则要通过吏部。因为体制的问题,皇帝无法随便乱封什么官员,《皇明祖训》也有记录,要求后人赏罚分明。
结果,大明官员的提拔都是要靠资历与功勋的,皇帝想随便将一个庶人提拔成一品大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连一个小小的县令都很难。即便后世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他也只能自称自己是“九千岁”这个虚衔,而他的官职始终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从四品。
提拔文官,要过吏部。吏部是六部之,文官们都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