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永乐大典(中) (第2/3页)
传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人口口相传,即便书被烧,石被腐,只要还有人会背,还有人在讲,那么这部著作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尚书》也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因此小子认为,要让《永乐大典》如此巨作流传下去,永存世间,光是一本还远远不够!”
一部耗费前人无数心血的巨著,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实在是太可惜了。后人有权力看到前人的心血结晶。只是,王千军还是没说出解决的办法,只是让永乐帝更头疼。
王千军所说的,不无道理。《永乐大典》只有正本一套,实在可惜。可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永乐帝又看了道衍一眼,道衍突然来了句:“万岁,花会谢,月会缺。能永存于世的,只有书!”
道衍的话,永乐帝不喜欢听。花会谢,月会缺,皇朝也有起落!可是,道衍说的又是真话,别人不敢说的真话。的确只有千古著作可以永远流传,就比如那四书五经,比如那《吕氏春秋》一般。
“小子,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你会算账吗?!朕说了,朝廷要用银子,为了这部书,朝廷所费颇多。光是抄写一套副本,就要多少人力、物力?!难道朕要因为这部书而让天下人骂朕是横征暴敛的暴君吗?!”
永乐帝的愤怒,王千军感受到了。可王千军内心那个郁闷啊,永乐帝气的明明是道衍刚才说的那句话,结果王千军却成了出气筒,他冤啊!
可王千军必须要冷静地说下去,不然事情可就真的糟糕了。王千军向永乐帝九十度弯腰,用力一拜后才说道:“万岁,既然《永乐大典》用时三年多才完成,那又何必急于一时。成书用了三年,那印书用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百年又有何不可?!除了副本依旧用手写抄袭外,其他版本都可以用活字印刷来完成。一本一本地印,一册一册地印,从开头一直印到结尾,不需要在乎时间,只需要关注质量。每印成十册,便给各省,由各省布政司自行保存。当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命布政司自行寻找地方上的书商进行印刷,达到每州府都有保留,并开始向民间出售。相信《永乐大典》这样的巨著,地方上的文人士绅一定无比喜爱,即便无钱购买也会想办法自己抄录。朝廷不急于一次印刷,也给了民间收集全套《永乐大典》的时间。如此一来,《永乐大典》必可世代相传,永留于世!”
这就是王千军的办法。其实这个时代的人经常有一种误区,就是喜欢一次把一件事在最快的时间内全部完成,再艰难再庞大的工程也是一样。而且用钱也是一次投下去,很少人想到按计划分拨资金,这才惹出那么多的麻烦。
可就算王千军这么说了,永乐帝还要说道:“向民间出售,那不是与民争利了吗?怎么听来听去,还是为商之道!”
永乐帝的脾气还没消,王千军也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