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永乐大典(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七章 永乐大典(上) (第1/3页)

    永乐五年十月,《文献大成》修成,永乐帝赐名《永乐大典》。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六十卷,装成11o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ooo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在当时号称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当然,相比后世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无论是字数、数量还有内容都少了许多。可是,在编纂《永乐大典》的过程中,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而后世的满清却以征书为名,焚毁所谓的**共五百三十八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古籍被毁,真不知道到底是修书,还是在毁书。

    只是,当《永乐大典》修成之后,却碰到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朝廷有钱修书,却没钱印书、抄书。盛世修书,这可不是虚言,因为要修一本惊世之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才,更需要庞大的财力支持。为了修《永乐大典》,永乐动了他身边所有的知识份子,更广招天下的读书人,动用了三千多人,向天下征集各类古籍,历时三年之久,终于是把《永乐大典》给编好了。

    三千多人,既然是来干活的,当然要负责这三千人的吃住,更要把人家的家人照顾好,不然谁还有心干活。这各类古籍也不是说征集就征集到的,大量的古籍散落在民间,很多读书人都当传家宝藏起来,就算是自家人想碰一下就都很难。哪里有官府贴个榜文就主动拿出来的,很多古籍说到底还是要用钱去买,谁让读书人不好得罪,明抢的话,读书人一人写本书,历史上骂死你。

    3.7亿个字,这可不是现代,就算是现代,靠电脑打字,一人一天能打个一万字就已经很不错了,还不能错一个字,所有的字还都是多比划的繁体字。在明代,这3.7亿个字全部都是靠手抄的,还要不断地审核与修复,当《永乐大典》修成时,这三千人里有一半人瘦了,而且瘦得很严重,可右手臂却又都变粗了,但眼睛也开始模糊了。这可不是朝廷虐待他们,修书的人顿顿有肉有菜,吃的还是白米饭,可修书这活实在是太累了,一些人更誓,一辈子再也不想提笔写字了。

    书修好了,可就算是活字印刷,光刻字也需要刻3.7亿个字,其中还有很多无数古籍中才出现的偏僻字,真要大规模的印还要投入多少的银子。一笔账算下来,户部官员先跳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