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 (第3/3页)
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在海上,一起跑船的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才能够平安回航。可现在有人动了自己的家人,那肯定要复仇,不能寒了将士的心。可这位西王在郑和下令复仇反击前却主动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为了西洋之行能够顺利,也为了安抚南洋诸国之心,郑和只能承认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朝廷,由朝廷做主。
此事就这么结束了,朝廷得到了应有的体面,郑和船队的航行也继续顺利进行。可对被杀的一百七十人,郑和的内心是愧疚的,所以他才希望,西洋之行的一切能够清楚地记录在史书中,不要被后世人忘却。
“多谢了。我相信我一定看得到那一天。对了,这是之前我所承诺的,都是些南洋得来的小玩意,现在送给你,千军你自己去分配吧。我也该告辞了,下一次,我将率领船队到达更远的地方去!”
郑和离开了,第二次下西洋走得更远,也就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打开郑和送的包袱,里面有两串珍珠手链,一对珍珠耳环,外加一个玳瑁甲做成的钗,上面镶嵌有琥珀。珍珠、琥珀、玳瑁甲,这些都是南洋输入大明的贵重品,说便宜也算便宜,说昂贵也算昂贵,手上的珍珠粒粒圆润,但也只算是中等大小,进贡的南海贡珠可比这些大多了。
珍珠手链和耳环当然是送给燕梓跟刘雪沁的了,至于这玳瑁甲做的钗,王千军将一旁的李虎涵抱在怀里,亲自帮她插上。但任由王千军欣赏了一阵,李虎涵又将钗拿了下来,摇着头说道:“少爷,这对我来说还不是什么,最起码现在不是。”
李虎涵并没有拒绝王千军的好意,只是现在还不是什么,她带不起这么贵重的礼物,只能先收起来,忍耐到适合的一天。李虎涵在忍耐,王千军又何尝不是在忍耐。他此时多么想大声喊出,大明应该修改赋税的征收方式,利用海上强大的军事力量大规模展海上贸易,以海富国,赚尽四海的财富,以此弥补大明赋税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比欧洲更早的起大航海运动,领先世界。
只是,王千军现在还不能这么做,因为他这一套现在还实行不起来。皇帝不会同意,文官们也不会同意,功勋们也没有真正看到这里面的利益。所以王千军只能忍耐,等待着时机的到来。那一天一定会来临的,大明将比欧洲更早的称霸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