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东宫谈兵(中) (第2/3页)
,王千军就经常让小太监们将一些糕点打包带回去,说是要让家中的母亲尝尝味道。对于王千军的这个无礼要求,朱瞻基一点意见都没有,认为这是王千军的孝行。只是朱瞻基不知道的是,每次打包回去的糕点,除了燕梓跟刘雪沁品尝外,一半的糕点都由王千军亲手送进了李虎涵的小嘴里。
“要破象兵,必须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世上没有不败之精兵!千军你的意思是说,连战连捷,士气高昂的背后是骄兵狂将,所谓骄兵必败,仓促攻城,我攻入城内的明军将士一旦受到安南象兵的突袭极有可能大溃败。如此一来,城内的安南军便可以依仗象兵之威,紧追城内的溃兵,以溃兵冲散城外军阵,大败我大明军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安南叛军又为什么不早点动用象兵,而是等到我大军集结于多邦城下?!”
象兵巨兽的可怕,朱瞻基想象得到,但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象兵的出现,只认为安南叛军不过是一群人数众多,但装备极差的乌合之众罢了。象兵的出现让朱瞻基心乱了,天下是朱家的,他的父亲是太子,他是皇长孙,大明未来是他的。如果明军败了,向大明纳贡称臣的诸小国一定会有样学样。
只是处变不惊是皇者必学的,朱瞻基也不会这么轻易认输,这才反问了这么一句。王千军吃下了一块糕点,回答道:“巨兽虽强,也要有足够的地方施展。就眼前这房间,也只能塞进两头大象。安南的前两道防线都是依靠地利来守,象兵施展不开,也有骄纵明军的意思。战场上为了赢得胜利,一部分的牺牲是必须的,就如我们现在所玩的,每一个木偶便代表着上万人的生命。历朝历代的江山,都是打出来的!”
再次看了几眼手上的象兵木偶,又看了看棋盘上的木偶,朱瞻基又问道:“前线明军,真会像我一般轻敌吗?!”
“这要看统帅大军之人的性格如何了?两军交战,看的不仅是双方兵力的多少,武将与士卒的勇猛,计谋的高,更要看主帅的为人与性格。兵力再多,将士再勇猛,计谋再高,碰到一个李景隆也没用!”虽然有些对不起李虎涵,可是李景隆这个反面教材真的很有用。
“唔……”朱瞻基一阵思考,纸上谈兵的赵括太久远了,可李景隆这个反面教材却是众功勋们经常谈论的,靖难功勋们教导着儿子无一不是以李景隆为戒。
看朱瞻基思考得那么痛苦,一帮小太监又急了。一半人在朱瞻基身边说好话,一半人给王千军打眼色,要是王千军惹恼了朱瞻基,倒霉的只有他们这些当奴才的。
“新城侯张辅绝不是李景隆之辈,他是河间王张玉之子,靖难之役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初次统帅三军,张辅必以李景隆为戒,因为他不能败!他败了,其父一生英明都会付之东流,大明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