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安南战事(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安南战事(上) (第2/3页)

巴蜀、建昌、云贵兵出云南蒙自”,总共大军三十万远征安南,对外号称八十万大军!

    夸大出兵数量,一向是中原皇朝的习惯,对付小国,更要如此。不要说夸大人数是自我安慰,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就是心理战的最高境界。试想一下,一个小小的西南小国,其内部本来就不稳,再听到征讨大军有八十万,一人一口唾沫就可以淹死胡氏父子,这仗还没打胡氏父子就被吓了个半死,更何况是南安的小兵。未战气势先弱三分,安南各军只能死守城池,被动挨打,大明军队的胜算不仅多了三分,更掌握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想打你哪里就打你哪里,不想打你哪里就不打你哪里!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无论是北兵还是南兵都损失惨重,南京的京军主力:三千、五军、神机营在战后几乎是被迫重组。永乐四年,战争才过去四年,大明如果真拿得出八十万大军,那肯定是砸锅卖铁才凑出来的大军。永乐帝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安南而倾巢而出,将北方最大的威胁蒙元残部置之不理。

    更何况,大军一动,兵马钱粮都要跟着动。八十万大军可不是八十万个木头人,也没有汽车、火车拉动。这一路上,就算只有三十万人,每天所消耗的军粮也如同小山那么高。真有八十万人的话,那绝对是蝗虫,杀入安南境内后,以十比一的供给计算,就需要八百万民夫的支持,这是只休养了四年的永乐朝绝对负担不起的。永乐帝第一次亲征蒙古时也只动用了大军五十万!一个南安小国怎么也不需要动用到八十万大军。

    虽然如此,但永乐帝也只用了三个月的动员时间,三个月就组织了三十万大军,并且动员了绝大多数靖难之役的功臣老兵,这肯定是事先有所准备的。只是永乐帝没有料到,安南胡氏敢那么做,当着大明军队的面杀了陈天平,连同大明使臣也死于乱军之中。王千军猜测,永乐帝所谋划的是希望陈天平回国后与胡氏明争暗斗,最终依靠陈氏旧臣的支持与胡氏爆内战。当然,陈天平绝对不是胡氏父子的对手,到时也肯定会向大明求援。到时大明军队一出,以陈天平为向导就可以快平定安南之乱,如此一来安南陈氏势必对大明感恩戴德,大明可一劳永逸解决安南这头西南猛虎。只是,胡氏的胆大包天让永乐帝不得不改变计划!

    永乐四年七月十六日,远征军正式出师,永乐帝亲往龙江饯行。这一天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这就是大明的军队,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负责保卫永乐帝安全的王丛云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看着出征的大军,全身不停再颤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王丛云很喜欢这句词,他时刻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