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6章 大方的苏联人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56章 大方的苏联人民! (第2/3页)

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无斯克号现在还停留在纸面上,还没来得及开工建造,但杨卫平依然对于这艘代表了苏联海军最高峰技术的核动力航母设计蓝图和理念表示出强烈的兴趣。

    从拿到苏联涅夫斯基工程设计局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电子文档资料的那一刻起,杨卫平就坐在他的专用计算机前面进入了一惯的废寝忘食工作状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有了杨卫平对计算机超前发展理念的引导。加上天工实验室从世界各地网罗的一大批计算机专家和软硬件技术人员的群策群力,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接近上一世二十一世纪初期水平。比历史同期足足超前了十年以上。

    尽管天工实验室推广的汉码汇编程序语言及其编程软件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杨卫平依然没有忘记收购刚起步不久的微软公司,而且专门派人为比尔盖茨送去了视窗操作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发规划。

    虽然说液晶显示技术因为高昂的成本造价还没能完全应用于民用商业领域,但在军用和大型实验室里也得到了大量应用。

    杨卫平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先进的动力系统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因此,天工实验室在计算机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力度一点也不低于其在新材料和发动机方面。

    杨卫平一直信奉团队的力量强于个人。或许他并不是各个领域都样样精通的全能天才,但他绝对有资格把他所知道的科技树发展结构和方向传授给天工实验室的全体科研技术人员。让他们不至于在错误的研发方向上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

    也正因为这样,杨卫平在继被冠以“全球纳米时代之父”这一荣誉称呼后。又被全世界各国许多科技工作者称之“科研大导师”。

    作为涅夫斯基工程设计局特别留下的联络官兼助手,尼基尔什科夫坐在杨卫平身旁,看着眼前这位全球著名的科研大导师熟练地操作着cad制图软件翻阅计算机里面的一份接一份电子图档,对他不时提出的某些独到见解,委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间位于曼德勒杨氏庄园深处的个人实验室,是杨卫平私人拥有的遍布全球各地众多的个人工作室中的一间。跟其他工作室不同的是。这间工作室配备了一台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机“天工三号”,比其他工作室用的“天工一号”和“天工二号”大型计算机足足领先了一代。

    认真仔细地看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全部舱室和管线分布结构图后,杨卫平紧接着将舰载弹射装置设计部分调出来。

    苏联历史上曾经在二战爆前引进过德国的蒸汽弹射滑架系统,拥有过短暂的弹射技术应用经验。然而,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因为二战的爆发而被全部中断。所以在航母弹射装置技术上的积累几乎为零。这种情况直到1982年。苏联才重启航母弹射器的研制项目,并于1983年中期后期始建造第一台实物弹射器,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