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2章 杨爵士才是苏联的大福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42章 杨爵士才是苏联的大福星! (第2/3页)

的苏联,正在走向一场由安德罗波夫铁腕主导的改革开放的全新时代。

    作为kgb的主席,安德罗波夫在杨卫平向苏霍伊设计局提供全套的苏27技术和图纸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个神奇的年轻人。而接下来的这么些年。杨卫平对苏联表示出来的“特殊情感”。也没让安德罗波夫失望。可以说,安德罗波夫在从勃列日涅夫手里夺权上台,再稳定全国局势。杨卫平在军事、科技和经济方面提供的支持,占有很大的份量。

    特别是苏联的众多国企引进并实施了“天工模式”后,苏联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经济衰退渐渐得以扼制,传统的粗放型经济也开始实施从上到下的体制改革。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从之前只有25%成果被采用到1985年的55%采用率,足足提升了30%!极大程度地改善了苏联在民用工业品应用技术和质量方面落后的不利局面。

    为了不让苏联像历史中那样在1991年全面崩溃解体,杨卫平可算是煞费苦心。在勃列日涅夫还在位的时候,杨卫平便通过与kgb之间建立起的关系,以卡列妮娅为中间人,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民用高科技,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同时也以卡列妮娅为桥梁,与安德罗波夫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和善缘。

    杨卫平多次借卡列妮娅之口,向安德罗波夫转达了他对苏联国家经济现状的担心,为此他专门写了封长信给安德罗波夫。

    在这封中,杨卫平明确地指出这种经济危机不是某一领域内的局部短期危机,而是全局性的长期危机。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苏联人圴gdp才三千美元多一点,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而且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圴收入勉强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上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能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生平从革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了八十年代世界第八十八位。

    杨卫平结合了华夏正在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列举了一系列华夏改革前和改革后的数据作为佐证,提醒安德罗波夫,苏联如果不改革,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压制和经济封锁下,其国家经济很有可能全盘崩溃。杨卫平特别指出,苏联虽然拥有发达的航空航天、兵器和生物技术,但由于体制原因阻止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导致只有25%左右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圴转化周期长达10~12年,而美国则有85%的科技成果在五年内转化为生产力。

    在现代技术领域,特别是在电子技术方面,苏联已经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在某些领域更是连当年的“华夏小兄弟”也比不了。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现状,这种差距必然越来越大。

    在杨卫平没为苏联输送技术和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