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9章 坚定不移地深挖社会主义墙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69章 坚定不移地深挖社会主义墙角! (第2/3页)



    至于人才流失,从中.央到地方的绝大多数官员脑子里都没有这个概念。在经济挂帅。gdp第一思想方针指导下。国家对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视。人家自己想办法解决出路问题。单位当然不会拦着。

    而对这种现象早有准备的杨卫平,自然是漫天撒网,并且将目标重点瞄准那些他早就圈定的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尽一切力量来挽回大量人才流失为华夏工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情况对杨卫平和华夏政.府也算得上是一种双赢。不然的话,中.央政务院不可能睁只眼闭只眼。

    在华夏中.央最高决策层看来,大量华夏人移民越.南、柬埔寨、老挝、北缅等国,不仅能减轻国家因人口负担造成的压力,而且对于稳定这些个国家现行的亲华政策只有利而无害。

    用某些领导的话来讲,华夏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是人。

    按杨卫平的规划,未来十年,在北缅定居、工作的华夏人将突破五千万。到时候,即算他不提出来,北缅也能水到渠成地完成“和平演变”。

    两辆喷涂着数码迷彩,挂着军方牌照的天工悍马h1,一前一后奔行在公路车流中,其霸气悍野的外型,无论在北缅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引来其他司机、乘客和路人的侧目观望。

    如今在北缅,军人有着比政.府官员还要更为受人尊敬的地位。军人也是北缅年轻一代最向往的职业。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在北缅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军属和烈属在北缅社会享有与众不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当然,特殊的地位待遇同样也对应着比普通老百姓更为特殊严格的纪律约束。军事法庭相比于地方法庭,其量刑标准更严更重。

    开车的两名司机兼向导,是北缅联邦调查局仁安羌分局专门安排提供的。对于杨卫平在北缅的安全问题,如今已经是北缅民主联邦共和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秋芳,当然不会有任何懈怠和大意。

    杨卫平现在的行程,完全都是随意,想去哪就去哪,根本就没有刻意安排。就连身为北缅总统的杨家声,现在也只知道杨卫平人还在北缅境内,至于具体在什么位置,除了秋芳,估计就只有杨卫平他们一行人自己知道。

    “小李,现在距目的地还有多远?”杨卫平将手里烟头弹出窗外,很是随和地朝正在安心开车的那名年轻中尉问道。

    “还有五公里左右,杨先生。”小李扭过头来恭声答道:“最多十分钟就到了。”

    小李,全名李红权,以前也曾经是华夏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出身西北农村的他,参加完越.南战争后很快就面临退伍转业回老家这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部队没有关系,地方上更没有背景,像他这样的农村兵,绝大多数离开部队后只能是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只不过,现在的华夏退伍军人,多了一个选择。只要你渴望军营生活,如果你对自己的军事素质有信心,就可以参加磐石安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