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1章 必须要有紧迫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41章 必须要有紧迫感! (第3/3页)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杨卫平提出的计划经济为笼子,市场经济为鸟的双重经济体制,得到了全面贯彻和落实。

    赵志扬名义上是组长,但他基本不干涉西部大开发的诸项工作,领导小组实际上是杨卫平全权负责。

    为了加强领导小组的统筹管理能力,杨卫平特意向中央申请将人大常委会副委长员程云,原外贸部副部长柴树帆、轻工业部副部长陈景华等一批对经济工作极有远见的老领导调进领导小组。

    也正因为有了程云、柴树帆、陈景华等老领导的大力协助,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才进行得有条不絮,让杨卫平不至于凡事都事必亲恭。不然的话,他哪怕是身体再强壮,精力再充沛,也非得累得吐血不可。

    当杨卫平出现在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楼所在的这幢小独院的时候,许多工作人员都显出了惊异表情和眼神。

    杨主任不是已经休长假了吗?怎么突然又回来工作了?

    在一众工作人员连声问好行礼中,杨卫平脸显平易近人的微笑,一路频频点头为意,来到了位于三楼的主任办公室。

    刚掏出钥匙将办公室门打开,就听到走廊里传来一阵亲切的问候声:“我说,杨主任,你不是去国外休假了吗?难不成还对我们这帮老头子的工作能力不放心啊!”

    不用转身,杨卫平就知道这是领导小组副组长之一的柴树帆在跟他开玩笑。

    “柴老,你们这些老前辈都在不辞辛劳的工作,我这么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哪敢有脸偷奸耍滑图清闲啊!”杨卫平将室门推开,热情地将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柴树帆请进了办公室。

    对柴老,杨卫平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没有柴老,当年的“四三计划”就没可能进行得这么彻底,更不可能将最开始的43亿美元成套设备进口预算增加8.8亿美元,达到51.8亿美元。

    “四三计划”,从1972年开始,到1975年,三年之内从欧洲引进了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纲一米七轨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一大批成套生产线。

    这一次成套设备进口计划,因为计划支付外汇43亿美元,所以被称为“四三计划”,是我国自五十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大规模引进技术装备之后,新华夏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高.潮。

    四三计划后来因为柴树帆的科学规划,再曾加了8.8亿美元的成套设备采购计划,总共支付了51.8亿美元的外汇。

    1972年,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不过412亿元,而这26个项目就占了214亿元!实际上后来还超过了这个数字。这相当于1973年前我国在23年中引进技术设备花费的外汇总和!

    没有这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卫平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国内的工业基础抓起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