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这是华夏工业发展的历史性时刻! (第2/3页)
来。
这证明,新编写的那套汉字编码数控程序,软件和硬件已经完成了兼容。
接下来,就要实际加工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可知的故障。
为了验证这台仿制加改进,暂定型号为sk97-5-7型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高精度加工能力,杨卫平特意将加工零件选择了一种弧面凸轮。
其参数为:中心距50mm,分度数。动静比5°/225°,左旋,槽深4mm,滚子直径90mm,蜗弧半径97mm。凸轮宽度250mm。
该凸轮在专用五坐标机床上加工,由于凸轮中心距为00mm,大于机床最大可调范围40~20mm,所以不能直接加工。
另外。当机床中心距调至大于200mm时,由于结构的特点刀具至主轴端面的长度将大于00mm。主轴悬长将大于500mm,机床主轴刚度将明显变差、加工振动过大,对加工非常不利。
不过,这是对一般的数控程序而言。
现在,杨卫平通过对这款七余度数控程序的应用,重新选定了新的计算公式,设定了一款专门的凸轮加工自动编程程序,对x轴和z轴增加了补偿余度。
即可自动实现坐标的转换,该变换不影响原程序系统中的靠刀算法、偏心算法、进给速度修正、凸轮曲面修型和计算误差控制等功能。
实际切削结果表明:这套数控程序,扩大了机床的原有加工范围,使机床原设计的中心距参数范围由40~20mm扩大到几乎不受限制而只与机床的运动干涉有关。
通过对数控程序的灵活应用,还可以调整加工参数使机床刚度和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在对这款验证用弧面凸轮的加工过程,由于选择了200mm而非20mm的机床中心距,使主轴悬伸缩短了0mm,从而使加工时间缩短了近0%、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因此,使机床功能得以扩展,使用更为灵活。
现场旁观的那些老八级技工,亲眼目睹了那件弧面凸轮从毛胚,被自动加工成成品,整个过程基本就不需要人工操作。
特别是有个老技工亲自用工具显微镜进行检验,宣布弧面加工精度达到了000mm,这些老八级技工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震撼了。
“这简直就是在变戏法啊!”
“太神奇了!五轴机床真是太神奇了!”
“长见识了!真长见识了!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是杨主任太厉害了!没有杨主任,就没有这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更不会有属于我们华夏特有的汉字编码数控程序!”
“成功了!杨主任,我们成功了!”潘耀田双手抱着那款光滑无比的凸轮,举在站在那发呆发愣发傻的杨卫平眼前,连连晃动着。
“嘎嘎嘎嘎!我就知道我编写的程序肯定能一次过关!”吴钩兴奋地怪笑不已。
“成啦?真的成了?精度也达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