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0章 微服私访第一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0章 微服私访第一站 (第3/3页)



    一番客套寒喧后,唐朝阳、戴卫红开车走了。

    杨卫平让郭尚毅找个地方将车停好,他则带着姜铁钢和孟守正,悠哉游哉地步行往前方不远的长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走去。

    空荡的大门前,一座石质铭牌横卧在小花坛上,一行殷红的正楷大字鲜艳夺目:华夏长安半导体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

    原来是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而不是单纯的材料实验研究所!

    到这块招牌后,杨卫平心里更加充满了期待。

    材料科学,分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两种。

    实验室制备是通过无数次的尝试,研发出具有特殊价值材料配方的基础性研究。这种研究投入大,时间长,见效不明显,不是基础科学人才储备雄厚的大国,很难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投入。

    一个材料配方研制出来,要变成实用科技产品,还需要经过材料应用研究所转化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这个实用化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研制出可以批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的专用设备,使之尽可能复制当初的实验条件,以之建立专门工厂。思考如何用经过培训的工人来代替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工业大规模生产的研究机构。

    如果说实验室制备是基础科学,那么材料应用研究则是最前沿工程,代表着国家最高的科技成就。

    杨卫平之前在香港、在瑞士,主要从事的就是材料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他心里很清楚,只有掌握了真正的应用技术,才是真正拥有商业和军事价值的实用技术。

    材料研究,较之材料应用研究,这中间的差距大了去了。

    杨卫平不由暗骂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工作不扎实。因为那份名单上写的是长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而不是长安半导材料应用研究所。

    至于为什么这家挂着半导体材料牌子的研究所会搞出合金材料,杨卫平已经没兴趣去关注了,他现在只想进去,软轴控制的单晶炉是否真实存在。

    如此重要的研究所,当然设有门卫。

    姜铁钢在杨卫平的授意后,上前拿出工作证进行了登记。

    门卫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头,拿着姜铁钢的工作证了老半天,这才严肃地问道:“我只知道有国务院国防工业办,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你们这个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难道这是新成立的机构?”

    “老同志,来你们的消息有点闭塞啊!”姜铁钢耐着性子解释道:“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就是由原来的国防军事科技委会员,加上国防工业办合并成立的大部委,我以前就是国防工业办的。”

    “那我得马上请示我们孙所长,他是不是知道有这么个大部委。”门卫老头显然很趁职,没有被大部委吓倒,而是拿起电话,一边打电话,一边用他那双老眼朝站在门口的杨卫平打量着。

    杨卫平这身中山装,与传统的中山装区别太大了。显然在这位门卫老头眼里成了奇装异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