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9章 该琢磨着如何挣钱了(求月票、推荐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9章 该琢磨着如何挣钱了(求月票、推荐票) (第3/3页)

常之大。

    工程的初期计划有个总装厂、个车体炮塔铸造厂、个坦克机械零件加工厂、2个坦克炮厂、个50马力坦克发动机厂、个炮弹厂、个光学仪表厂、个橡胶厂、发电厂、大型职工医院、铁路专线运输指挥部等。

    工程计划所建设的十八个分厂。依次称为第一分指挥部,第二分指挥部,第三分指挥部等。

    最北面的三分指位于临汾地区的翼城县境内,其余十几个分指全部位于运城地区,其中四分指、十七分指、一分指、二分指、五分指、十八分指、九分指位于绛县境内;

    六分指、七分指、八分指、十分指位于闻喜县境内;

    十一分指、十二分指、十三分指、十四分指、十五分指、十六分指位于夏县境内;

    54总部设在闻喜县的东镇。

    整个工程由解放军第2军援建,建立时直属当年的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后归属第五机械工业部。

    在“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指导下,各个分指分布在中条山下的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星罗棋布地绵延于绛县、闻喜、夏县、翼城境内0公里的地域。

    从97年下半年开始,54基地进入调整缓建时期。由于中苏关系的缓和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对三线建设的政策进行调整。

    54基地先后经历了始建、缓建、缩小规模再建等几个阶段,到目前为止,除位于闻喜、绛县、翼城的近十个专业主产品厂建成投产外,其他部分专业厂如八分指、九分指、十一分指、十二分指、十三分指、十四分指、十五分指、十六分等八个分厂指纷纷下马,人员和设备也并到了54其他厂。六分指改成54科研设计院、七分指成为了54技校。

    整个基地的规模虽然缩小了将近五分之一,但人员、设备,以及整体技术实力却没有什么影响。

    和晋南的54基地一样,位于晋省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曾被划为京城的战略后方基地。

    965年2月,党中央华北局、京城市、第五机械工业部组成联合建厂组,在华北地区选择高炮厂址。经勘察,最后确定个项目建在宁武县的芦芽山区,由京城市负责建设和管理。

    966年6月破土动工,到969年底,个厂陆续建成产。

    宁武山里的国营长城机械厂(代号7)、国营恒光机械厂(代号26)、国营烽火机械厂(代号27)三个生产火炮的军工厂这次也在撤销名单之列。

    东北虎主战坦克的l7系列05mm坦克炮,可以考虑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引进技术,让这三个火炮生产厂合并之后重新焕发生机。

    从这份长长的撤销项目名单上,杨卫平可以清晰地得出来,97年前的华夏,其工业发展思路竟然跟苏联是那么的相似,基本上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民用轻工业所占的比例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项目如果不砍掉,加大民用轻工业的投入,华夏极有可能步入苏联解体的后尘!

    不得不说,一号首长在这个战略决策方面,还是极有远见的。如今的华夏工业,确实是在朝一种畸型的重工业发展。

    熟知历史发展轨迹发展方向的杨卫平,当然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既可以保住这些来之不易的军事重工业,又可以经过适当的调整加大民用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能造坦克,能造火炮的机械工业,其他民用产品照样能信手捻之。

    他完全可以通过这次东北虎坦克改装工程,将54基地和7、26、27三个机械厂全部完成产业升级。可以一边改装坦克,一边改装汽车、摩托车生产线。

    将来,甚至可以生产重卡、矿山车辆、工程车辆,凭借这里的近四万名老军工和技术人员,加上他的引导,百分之百可以在晋南山区里搞出一个超大型重工机械集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