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杨卫平的条件 (第2/3页)
对民航空机的需求,还是军用大型运输机的渴求,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不会重视这一块。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综合工业能力的标杆。
我们可以在沪海飞机制造厂的基础上,成立一家合资的股份制新公司,华夏政。府可以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这家公司所有的技术和成果。可以与西飞、哈飞、成飞等几家国有飞机制造厂共享。”
“杨先生,我怎么觉得您得出来的这些条件,您似乎没占一点便宜,反而吃了大亏啊!”郑志国眼含深意地望着杨卫平。微笑着说道:“站在商业投资的角度,这不符合逻辑。但是,我相信,以您的智慧,您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可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你的利益在哪?”
“郑主任,不知道现在华夏最高领导层,对于实施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技术的政策,现在有没有定论?”杨卫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了一个似有点敏感的政策问题。
“与国际接轨,这是大方向,也是必然趋势。”郑志国避重就轻地说道:“太祖曾经说过,‘落后就得挨打’,过去的十年,已经让华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如何迎头赶上,这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也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听这位政务院国防工业办的主任说出这番话,杨卫平不由深深地盯着对方了一眼。
来,这位郑主任,应该是个比较坚定的改革派。
或许,国内这次派来的,可能都是邓爷爷那一系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改革者。
郑志国说的没错,改革是大势,绝非任何人,任何派系所能阻挡得了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夏的技术封锁,从新华夏建国的那一天开始,就从来没有中断过。”杨卫平眼神变得深邃悠远地望着东方天际的浮动,缓声说道:
“我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从国内偷渡到香港,之所以这么做,只为将那张笼罩在华夏头上的无形封锁,撕开一个缺口。因为我坚信,党中。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绝不会坐视四。人。帮将华夏继续祸乱下去,总会有守得云开见明月的那天。
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判断没错。我现在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要为我的祖国,在欧洲提前建立一个通往世界的桥头堡,我要让欧洲最先进的科技为我们大乱初定,万象更新,重新勃发生机的伟大祖国服务!
我们已经浪费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我们的国防军工事业,不仅仅只是停步不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倒退。我们落后欧美发达国家不只是十年,而是整整差了半个世纪!
这个差距,如果我们不能迎头赶上,届时,谁都可以肆意地践踏华夏的尊严,哪怕是越南这等跳梁小丑,他们也胆敢在我们的领海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撞我国的渔船,伤害我国的渔民。
重新站起来的华夏,不是腐朽无能的满清王朝,有国无防,有海无防的历史悲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