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场临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第2/3页)
从而一举奠定了天工实验室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绝对权威地位。
更让他开心的是。遂道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是所有想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必不可缺的重要仪器。天工实验室与瑞士皇家光学仪器制造公司合作生产。产品还没下线,就已经迎来了二十多亿美元的巨额订单。
杨卫平没来之前,伯恩史蒂夫是见到银行来人就躲,现在,他产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现在每天都有好多银行家来找他,求他帮忙引见被全球媒体冠以“纳米时代之父”的杨约翰教授。
要知道,杨卫平在“纳米时代”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明确向外界透露了天工实验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开发一系列的纳米技术产品。这自然引得各大银行和商业巨头争相抢着要跟天工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
谁都知道,瑞士皇家光学仪器公司,现在光凭手里掌握的两款显微镜的生产权,就已经赚了个满盆盈。产生的效益甚至都直逼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光学仪器制造商近百年的财富积累。
这直接导致世界各国的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和评论,将天工实验室比喻为一个神奇的聚宝盆,谁跟瑞士天工实验室搭上关系,谁就意味着从此能拥有无尽财富。
杰西卡安排的这顿午宴,尽管已经极为小心,但还是没有瞒过所有记者的视线。
饭局刚进行到一半,福记餐厅的门外就围满了至少三十名各国驻瑞士的记者。
这等场面,可把福记餐厅的老板陈有福弄得又惊喜又害怕。
得知餐厅外面来了一大群记者,杨卫平右道今天想躲也没法躲了,干脆,权当是帮这家中餐馆免费打个广告算了。
于是乎,在杨卫平的提议下,陈有福将所有记者都请了进来,在大厅里另开了三桌酒席。
听说是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的杨约翰博士请他们吃饭,可把这三十多名闻风赶来的记者们乐坏了。
吃什么是小事,关键是杨约翰博士今天的大方态度太让记者们感到意外了。
眼尖的记者们,到与杨卫平同桌的绝大多数都是华人,特别是有名记者从中认出了与座华人中有位是华夏代表团的对外新闻官,立马意识到有大新闻爆料了。
“尊敬的杨博士,我是美联社特约记者乔安娜,您今天专门在中餐馆宴请来自华夏的专家代表团,这是否意味着您的天工实验室,准备与华夏政府进行技术合作?”
到这位金发蓝眼的美女记者突然站出来发问,杨卫平缓缓将手里的筷子放下,站起身,深深地盯着对方了一眼,随即环顾了其他三桌的记者们一圈,淡然笑道:“华夏有句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有一句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我是一名华人,对于来自华夏的同行,我当然会有种倍感亲切的感觉。刚才乔安娜小姐部我是否准备与华夏政府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