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第3/3页)
。
“陛下但妨直言,草民若能办得到,一定竭尽全力。”余忠生见自己还有时间可以慢慢考虑,心里不由放松了不少,说实话,要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个决定,他这个向来思维缜密的人还真做不出来。只不过皇帝表情这么严肃,他还真好奇这世界上还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得住皇帝的,居然还要请自己来帮忙。
“联合全国各地的商人。”李修远一字一字说道,“朕知你老泰山沈万三乃是众人皆知富商,只因当年一些误会,而导致沈氏一门远居云南。你老泰山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威名犹存,你又行商多年,想必见多识广,人脉不俗,因而朕想要你在短时间内将全国各地的商人聚集起来,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商业联合会。会长可由你来担当,只不过联合会须由全国各省一个代表组成,且联合会只有仲裁权和执行权,而无决策权。当然了,在这之前,朕可以给予你沈氏一门最大的政策支持和优惠,让你再创沈氏一门的昔日风光。不知你是否能办得到?”李修远目光灼灼的盯着余忠生,淡淡的问道。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李修远一贯坚持的用人信条。虽说沈氏一门如今没落,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全国无数的商人心目中,沈万三的威名还是存在的,李修远想要动一动工商业这块肉,就绝少不了让自己动手的利刃,而余忠生无疑正是这样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如果李修远一旦决定了要扶持当年被自己皇祖父弄得差点倾家荡产的沈氏一门重新走上辉煌之路,那对于大明王朝的工商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李修远不可能放弃,而商业是经济展的关键,李修远同样不能放弃。只有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双管齐下,大明王朝才有可能真正的走上强盛之路,百姓们也才有可能过上温饱小康的生活。
但李修远需要一个代理人,这个代理人不能是朝廷中人,也不能是士子清流,必须是商人。只有商人,才会为了他们的利益奋力争取,才能够扭转和改变‘士农工商’四者中明明最有钱地位却最低的尴尬地位。
当然了,这是主要的策略,也只仅适合大明目前的情况,等到将来商人们的地位提高了,朝廷照样必须要防止商人的力量太大,就像后世资本主义国家老美一样,总统之间的竞选几乎都变成了财团与财团之间的拼斗,这是绝对不利于中国的专政制度的。
但李修远没办法,他现在只有这种选择。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更不可能千秋万代的永久传下去。因为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巨大缺点。
就好比朱元璋当初制定的军屯制度,在大明初期这是符合国情的最佳选择,但一旦过了这个时期,这条制度注定就会变成落后的累赘。
李修远目前做出的这个决策也是如此,仅仅只是适合当前大明的基本国情,至于以后,李修远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他即使知道了将来会怎样,他还是会选择这么做。关键在于自己后世的子孙中是否有明主圣君极具见地的对固有的落后旧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一劳永逸的办法,永远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陛下,您是想要……?”神经敏感,观察细致入微的余忠生听见皇帝要让自己组建全国性的商业联合会,心中本还有点疑惑,不知皇帝意欲何为。可是想着想着,他想到了皇帝此次突然问自己是否要加入候显的远航舰队的事情,再联系到全国性商业联合会,余忠生猛地恍然大悟,明白了皇帝方才的决定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谋远虑早有计划,只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和觉,而且他还隐隐猜出了皇帝为何将要在商业这一块上大动干戈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