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分歧 (第3/3页)
下人一个交代。即便燕王身无寸功,单是他是陛下皇叔的身份,我等就不能轻举妄动,否则陛下威名必将受损,甚至千夫所指。”
“魏国公所言差矣。”黄子澄一听徐辉祖反驳了自己的意见,立刻辩驳道,“对君子当以君子之礼,对小人则需以小人之礼。燕王既有不臣之心,即属小人。此举虽手段不甚光明,更有可能惹人诟病,却是我等对为下分忧的一片赤胆忠心。莫不是魏国公念着王妃的兄妹之情而不顾君父?”黄子澄忍不住瞥了眼徐辉祖,声音有些冷意,懒懒的说道,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黄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吾妹虽是燕王之妻,但其乃是先帝御赐,燕王有罪,与其何干?况且吾对陛下之赤胆忠心绝不比任何人差上半分,陛下尚且对本国公深信不疑,黄大人却直言不讳,不知黄大人何意?”徐辉祖一听黄子澄居然因为自己和妹妹的关系而猜忌自己,甚至对自己冷嘲热讽,脸色陡然一变,板着脸,双眼微眯,直勾勾的盯着黄子澄针锋相对的质问道。
“你……”黄子澄霍然从椅子上站起,指着徐辉祖,正想开口,却被皇帝状似无意的扫了一眼,那眼中不明的眼神让他心里陡然一惊,嘴唇嚅了嚅,却是没再说话。
众人没想到事情商讨来商讨去,却演变成了如今这幅两人对立的场面,不由暗暗捏了一把汗。
说实话,在场众人之中,几乎都对徐辉祖存在着一定的猜忌,毕竟他和燕王府乃是姻亲,若他暗中给燕王朱棣消息,于情于理,也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此事实在太过重大,稍有风声走漏,后果不堪设想,由不得众人不加倍谨慎。
因此黄子澄虽然言语和态度略有些不当,实则却是当面在皇帝跟前将众人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虽然黄子澄不知为何突然没了下文,但每个人心中却都在等着徐辉祖和皇帝的答案。
“黄爱卿暂且坐下吧,有什么事好好商量便是,何须如此。”李修远扫了一眼面色各异的众人,微微一笑,故作随意的说道,“至于魏国公对朕的忠心,尔等大可放心,朕可以向诸位担保。如此,不知众爱卿是否还对魏国公心有疑惑啊?”
李修远气定神闲,悠哉游哉的说道,一双锐利的双眼却时刻不离众人的视线。
黄子澄的心,李修远是明白的,他为何要这么急迫的用这么粗暴的手段解决燕王,李修远心中更是清楚的很。
因为黄子澄是江西人氏,他所代表的乃是江浙一带士子清流的利益。简单的说,他只是个‘官’,而藩王们则是高他们这个‘官’一等的更高存在,只要这些藩王还存在一天,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就永远不会增加一分。只有解决了这些皇族出身的藩王,皇帝才会更加依赖他们,他们的利益也才会扩大一会,和皇帝谈话的筹码自是更增加一分。
别以为李修远不明白黄子澄心里打的打算,他只是懒得说出来而已,在场的这么多大臣之中,基本都属于江浙人士,如今的朝廷大臣也大都是江浙人士,李修远这个根基未定的新皇帝还不是和他们翻脸的时候,否则整个国家必将发生大乱。所以他现在只能先安抚住他们,让他们给自己乖乖办事,直到李修远培养出了自己的真正心腹。到时候,不管是谁,只要谁敢在他面前耍心机动鬼脑子,他立马就灭了他,看他们还敢不敢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他可不是那个真正的建文帝朱允炆,自是不会对所谓的翰林学士黄子澄言听计从。凡事只要超出了自己的底线,李修远哪管你是哪号人物,和谐没二话。谁叫这年头神马都是浮云,只有和谐神兽才最牛叉呢。
“陛下,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又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怕有些人嘴里说一套,暗里做一套。”黄子澄嘴角撇了撇,不以为然的说道。
“黄爱卿莫不是信不过朕的眼光和魏国公对朕的忠心?”李修远瞅了瞅神色相当淡定的徐辉祖一眼,又瞧了瞧其余几位默然不语的大臣,漫不经心的反问道,但眼神射出的凌厉目光却带着一抹寒意。
“陛下恕罪,是微臣一时失言,微臣知罪。”黄子澄一见皇帝脸色有些愠色,老脸不由红了红,慌忙起身告罪道。
“罢了,还是言规正传,商量一下如何解决燕王的问题吧。”李修远也不生气,随意的摆摆手,朝徐辉祖说道,“魏国公不妨说说你的想法吧。”
既然大家都对徐辉祖有猜忌,那李修远索性直接把这个问题抛到了徐辉祖头上。只要徐辉祖能说出一个好办法,谁还敢再拿徐辉祖和燕王王妃之间的兄妹关系的事说三道四。
[倾情奉献]